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桑葚营养价值高但安全问题频现,选购需谨慎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48:5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桑葚营养价值高但安全问题频现,选购需谨慎

桑葚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水果,不仅味道甜美,还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然而,近年来桑葚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从防腐剂到农药残留,各种问题频发。本文将详细介绍桑葚的营养价值、功效以及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桑葚产品。

桑葚的营养价值与功效

桑葚原产于中国,已有数千年的种植历史。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的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在中国,桑葚不仅是传统的中药材,也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

桑葚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特别是维生素C、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含量非常高,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皮肤健康和抗衰老。此外,桑葚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对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桑葚的功效与作用包括:

  1. 增强免疫力:桑葚中的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抵抗疾病。
  2. 改善心血管健康:桑葚含有的抗氧化剂有助于降低心脏病的风险。
  3. 促进消化:桑葚中的纤维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的健康。
  4. 抗炎作用:桑葚具有抗炎特性,可以帮助减轻炎症。
  5. 改善视力:桑葚中的维生素A对眼睛健康至关重要。

食用方法与储存

桑葚可以生食,也可以用于制作果酱、果汁、甜点、酒等。新鲜的桑葚可以直接食用,或者与酸奶、燕麦等搭配食用,增加风味和营养。

桑葚成熟时颜色变为深紫色,此时味道最佳。采摘时要注意轻柔,避免损伤果实。储存时,应将桑葚放在冰箱中,以保持新鲜。

桑葚的食品安全问题

桑葚的成熟季节因地区和气候而异,但一般来说,桑葚的采摘季节大多集中在6月至8月之间。现在正是桑葚大量上市的时节,广大消费者在享受“桑葚自由”的同时,桑葚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根据测客平台整理的官方发布的不合格食品中发现,桑葚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有:

1.防腐剂

1.1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最常见问题

  • 作用原理:脱氢乙酸(钠)属于广谱类防腐剂,使用范围广泛,可抑制易使食品、饮料、医药制剂和化妆品腐败变质的细菌﹑酵母菌﹑霉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对常易引起食品腐败的酵母菌﹑霉菌作用极强,相比于常见的防腐剂-苯甲酸钠而言,脱氢乙酸的抑菌效果是前者的2~10倍。这就意味着,它只需要使用更少的量,就可以起到更好的防腐效果。
  • 潜在风险: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能迅速而完全地被人体组织所吸收,进入人体后即分散于血浆和许多的器官中,有抑制体内多种氧化酶的作用。长期大量食用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超标产品,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 限量要求: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不得在新鲜水果中使用。
  • 检测标准:脱氢乙酸的检测标准主要参照的是GB 5009.121-2016 食品中脱氢乙酸的测定。此标准规定了果蔬汁、果蔬浆、酱菜、发酵豆制品、黄油、面包、糕点、烘烤食品馅料、复合调味料、预制肉制品及熟肉制品中脱氢乙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其他食品可参考执行。标准中提到的检测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

1.2 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

  • 作用原理:山梨酸钾是普遍使用较安全的酸型防腐剂。对PH值5.5以下的食品防腐。对霉菌、酵母菌、好气性腐败菌的生长发育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对嫌气细菌几乎无效。
  • 潜在危害:长期食用山梨酸及其钾盐超标的食品,可能对肝脏、肾脏、骨骼生长造成危害。
  • 限量要求:在官方发布的不合格食品数据中,在桑葚罐头中检出依据山梨酸及其钾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不得在水果罐头中使用。
  • 检测标准: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的检测标准主要参照的是GB 5009.28-2016 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标准中提到的检测方法包括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

2.漂白剂、防腐剂、抗氧化剂

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

  • 作用原理:二氧化硫遇水以后形成亚硫酸。二氧化硫被氧化时可使食品的着色物质还原褪色,亚硫酸对食品的褐变有抑制作用,对细菌、真菌、酵母菌也有抑制作用,因此既是漂白剂又是防腐剂。
  • 潜在危害:二氧化硫进入人体后最终转化为硫酸盐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少量摄入不会对身体带来健康危害,但若过量食用可能引起如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 限量要求:官方曾在桑葚干红中检出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在果酒中的最大使用量不得超过0.25g/L。
  • 检测标准: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测标准主要参照的是GB 5009.34-2022 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标准中提到三种检测方法:

3.甜味剂

3.1 糖精钠

  • 作用原理:糖精钠是普遍使用的人工合成甜味剂,溶于水,在稀溶液中的甜度为蔗糖的200~500倍,浓度大时有苦味,在酸性条件下加热,甜味消失,并可形成苦味的邻氨基磺酰苯甲酸。
  • 潜在危害:对人体无营养价值,在人体内不被吸收,不产生热量,大部分经肾排出而不损害肾功能。但如果长期摄入糖精钠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
  • 限量要求: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糖精钠不得在新鲜水果中使用。
  • 检测标准:糖精钠的检测标准主要参照的是GB 5009.28-2016 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采用的是第一法:液相色谱法。

3.2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

  • 作用原理: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甜味剂之一,甜度是蔗糖的40-50倍。
  • 潜在危害:长期摄入甜蜜素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一定危害。
  • 限量要求: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环己基氨基磺酸钠不得在新鲜水果中使用。
  • 检测标准: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检测标准主要参照的是GB 5009.97-2016 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

4.农药残留

多菌灵

  • 作用原理: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对植物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
  • 潜在危害:对人、畜、鱼类、蜜蜂等有低毒,虽说多菌灵属低毒农药,但对人的皮肤和眼睛有刺激反应,长期食用多菌灵超标的食物,会对影响到身体健康。
  • 限量要求:依据《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规定,多菌灵在新鲜桑葚中最大残留量1mg/kg。
  • 检测标准:多菌灵的检测标准主要参照:

5.微生物污染

菌落总数

  • 潜在危害: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不是致病菌指标,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如果食品的菌落总数严重超标,将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还会加速食品腐败变质,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 限量要求:桑葚干曾检出菌落总数超标,依据GB 14884-2016 蜜饯规定,菌落总数在水果制品中不大于1000CFU/g。
  • 检测标准:GB 4789.2-2022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标准中提到二种检测方法:

结语

桑葚,这种自然赋予的紫色宝石,不仅味道鲜美,更是一种健康的选择。无论是作为零食直接食用,还是作为食材加入到各种食谱中,桑葚都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美味与健康并存的果实。消费者应该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桑葚,避免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
桑葚营养价值高但安全问题频现,选购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