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工业排放VS雾霾:谁才是幕后黑手?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44:5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工业排放VS雾霾:谁才是幕后黑手?

2024年10月下旬,一场持续11天的中至重度污染笼罩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成为当年入秋以来最严重的空气污染过程。这一轮雾霾天气中,多个城市的PM2.5小时浓度超过150微克/立方米,个别地区甚至突破200微克/立方米,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日均限值的13倍之多。这场突如其来的雾霾不仅引发了公众对空气质量的担忧,也再次将工业排放与雾霾的关系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01

工业排放:雾霾背后的“隐形杀手”

专家分析指出,此次雾霾天气的形成,与不利气象条件和工业排放密切相关。在静稳小风、贴地逆温和高湿大雾等不利气象条件下,工业排放产生的氮氧化物(NOx)迅速发生化学转化,加剧了PM2.5污染。据统计,2024年三季度,全国总发电量因8月至9月的高温迅速上升,煤电和气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和13%,显著高于此前的增长率。这一火电发电量的攀升在满足高温供电需求的同时,也推高了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市场低迷导致钢铁和水泥等建筑材料产量下降,但钢铁行业的污染排放并未出现同比例下降。市场需求的下滑主要影响了电弧炉钢铁厂,而排放强度较高的燃煤钢铁厂受冲击较小,污染排放的减少幅度因此有限。与此同时,化工和有色金属行业依旧保持活跃,前九个月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和10%,进一步推动PM2.5污染物的累积。

02

汽车尾气:不容忽视的污染源

在讨论雾霾成因时,汽车尾气排放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以南京为例,该市通过构建全覆盖的环境监测网络,精准识别出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是主要污染源。南京首张PM2.5“基因谱”显示,工业相关污染占比为46.4%,机动车尾气污染排名第二,占比24.6%。这一数据表明,在不同城市中,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对雾霾的贡献率存在显著差异。

03

治理经验与挑战

面对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带来的双重压力,各地纷纷采取措施,力求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南京的经验值得借鉴:该市自2015年起,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统筹推动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和社会面源大气污染防治。在工业污染治理方面,南京以最严要求、最高标准,持续推动重点企业超低改造、煤电机组全负荷脱硝、重点行业深度治理、重点园区治理等工作。以钢铁行业为例,南钢累计投入100多亿元,建成100多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降耗、环保治理项目,吨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较改造前分别降低60.5%、74.3%、89.6%。

在移动源污染控制方面,南京同样走在前列。该市于2014年4月1日零时起,在全国第三个推广使用国五标准车用柴油,并于2019年10月在省内率先实施高排放机动车限行政策。通过使用更环保的国五标准车用汽油,加快推进本地剩余国三柴油货车淘汰,有效减少了尾气污染。

04

未来展望:科技创新与结构调整双管齐下

尽管近年来中国在空气质量改善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随着“低挂果实”基本采摘殆尽,未来治理需更依赖结构调整,进入“深水区”。秋冬季是PM2.5污染最集中的时期,需要通过产业、能源、交通三大结构调整来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面对工业活动及煤化工扩张带来的污染压力,有必要对这些高污染行业实施更严格的排放监管,同时优化行业结构。在钢铁和煤化工等行业中,鼓励低排放生产方式、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特别是推动电弧炉替代传统高排放的燃煤炉。交通领域应加快重型柴油车的尾气治理,进一步控制其污染物排放。

科技创新同样至关重要。南京积极探索大气污染治理新模式,如在国内首创活性炭“码上换”管理平台,全市5000余套活性炭设施纳入有效监管;鼓楼区在草场门隧道顶部安装大型空气治理设备,建设了全省首条“生态”隧道;秦淮区在全省率先推出“码上洗”平台等。这些创新举措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总之,工业排放与雾霾的关系错综复杂,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治理。通过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双管齐下,我们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迎来更多蓝天白云的日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