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冬日健康指南:中西医结合预防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28:0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冬日健康指南:中西医结合预防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随着冬季的到来,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作为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副主任医师,徐文刚医生特别提醒大家要注意预防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常见呼吸道疾病。他建议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调理,比如适当锻炼、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合理饮食等措施,有效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此外,徐文刚医生还强调了定期体检的重要性,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01

冬季常见呼吸道疾病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常见的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支气管炎、哮喘和肺炎等。其中,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传播速度。儿童感染流感后,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常伴有咳嗽、咽痛和流涕等。部分低龄儿童还可能出现热性惊厥,胃肠道症状也较多。极少数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后会进展为重症流感,引起喉炎、肺炎、心肌炎等。

02

中西医结合预防方法

中医调理:补气养阴

中医认为,冬季呼吸道疾病多与肺气虚弱、阴液不足有关。因此,补气养阴是重要的调理方法。补气是为了增强身体的活力,让肺部更有力气进行呼吸,阴虚则指身体内的津液不足,常表现为口干、咽干等不适,养阴则是通过调理身体的水液平衡,减轻干燥、咳嗽等症状。因此,中药通过补气养阴,可以帮助缓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提升患者的整体体质。

在中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补气药物有人参、黄芪等。这类药物能够帮助增强肺气,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比如,黄芪不仅能补气,还有益气固表的作用,有助于防止外邪侵袭,特别适合在体质虚弱、易受寒气影响的人群中食用。此外,养阴的常用药物包括沙参、麦冬等,这些药物能帮助滋养阴液,缓解咽喉干燥和频繁干咳。对于呼吸道炎症明显的患者,中医还会配合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以便减轻肺部的热毒症状。根据不同体质和病情,医生会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组合,以达到最佳效果。

除了服用中药外,生活中的一些调理也能起到补气养阴的作用。首先,建议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加重咳嗽、咽干等症状。其次,适当进行呼吸训练,例如深呼吸、腹式呼吸等,有助于增强肺活量,缓解气短。此外,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情绪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会损伤气阴。保持规律的作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提高身体的整体免疫力,能有效促进补气养阴的效果。

西医干预:疫苗接种和抗病毒治疗

西医方面,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疫苗。如果没有禁忌证,6月龄婴儿及以上的人群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对于发生重症流感或流感并发症风险高,且存在流感疫苗禁忌或未接种流感疫苗(或接种疫苗2周之内)的儿童,方可考虑进行药物预防。药物预防可以降低但不能消除患流感的风险,停药一段时间后,人体会重新恢复对流感的易感性。因此,通常不建议对儿童进行药物预防。

一旦确诊流感,应在发病48小时内尽早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目前,儿童可用的抗流感药物包括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帕拉米韦等)和RNA聚合酶抑制剂(玛巴洛沙韦)。若病程超过48小时,也应积极用药。对症治疗措施以退热和缓解不适为主。家长可以给孩子使用退热药和一些缓解咳嗽、鼻塞等症状的药物。阿奇霉素等抗菌药物对流感病毒感染无效。但如果孩子发生了流感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感染,医生也会考虑联合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和抗菌药。

03

日常生活预防措施

除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日常生活的预防措施也非常重要。首先,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空间。其次,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增强身体免疫力。此外,适度锻炼,如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肺活量和身体抵抗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最后,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力提升。

04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老人、儿童等易感人群,需要特别关注。老人由于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因此,除了上述预防措施,还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儿童则需要家长密切关注,一旦发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对于有哮喘等基础疾病的儿童,家长应遵医嘱定期使用控制药物,避免病情加重。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但通过中西医结合的预防方法和日常生活的调理,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徐文刚医生提醒大家,预防胜于治疗,提高健康意识,做好日常防护,才能安然度过寒冷的冬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