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贤纯皇后逝世270周年:乾隆眼中的“古今贤后”
孝贤纯皇后逝世270周年:乾隆眼中的“古今贤后”
“春风秋月兮尽于此,夏日冬夜兮知复何时?”这是乾隆皇帝在《述悲赋》中悼念孝贤纯皇后时所写的诗句。这位被乾隆称为“古今贤后”的女子,以她的智慧、美德和深情,不仅赢得了皇帝的敬重和爱戴,也在清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家世显赫,情定乾隆
孝贤纯皇后,名富察氏,出生于1712年,是满洲镶黄旗人。她的家族显赫,祖父米思翰曾任户部尚书,父亲李荣保是察哈尔总管。1727年,15岁的富察氏嫁给了雍正帝的第四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1735年,弘历登基后,她被立为皇后。
节俭治家,智慧出众
孝贤纯皇后以她的节俭和智慧闻名。据记载,她平日里只戴通草绒花,不饰珠玉,这种朴素的作风在奢华的宫廷中尤为难得。乾隆曾称赞她“治事精详,轻重得体”,在后宫中,她不仅孝顺皇太后,还能够妥善处理与妃嫔之间的关系,使得宫闱之内和睦有序。
鸾凤和鸣,鹣鲽情深
孝贤纯皇后与乾隆的感情极为深厚。乾隆曾说:“朕躬揽万几,勤劳宵旰,宫闱内政,全资孝贤皇后综理。”两人不仅是君臣,更是伴侣。每当乾隆处理政务时,她总是在背后默默支持。乾隆关心各地的降雨情况,她也能够感同身受,与皇帝一同忧喜。
然而,这段美好的感情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戛然而止。孝贤纯皇后在随乾隆东巡途中,于德州舟次崩逝,年仅37岁。乾隆悲痛欲绝,为她写下了大量悼亡诗,其中一句“影与形兮离去一,居忽忽兮如有失”道尽了他对皇后的思念。
早逝之痛,影响深远
孝贤纯皇后的去世对乾隆的打击极大。他不仅为她亲定谥号“孝贤”,还作《述悲赋》以悼念。为了保留她生前乘坐的船只,乾隆甚至不惜拆除城门楼。在她去世后,乾隆多次在书画上题诗,以寄托对她的思念。
孝贤纯皇后去世后,乾隆追谥她为“孝贤纯皇后”,并将其葬于裕陵地宫。经嘉庆、道光两朝加谥,全谥为“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孝贤纯皇后的一生,是智慧与美德的化身。她不仅以节俭和贤惠赢得了乾隆的敬重,更以她的深情和智慧影响了一代帝王。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而非影视剧中的虚构角色。她用自己的方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