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治理让额济纳旗胡杨林成旅游新热点,面积增50%达45万亩
生态治理让额济纳旗胡杨林成旅游新热点,面积增50%达45万亩
额济纳旗胡杨林:生态旅游的新宠
额济纳旗胡杨林,这片被誉为“活着的化石树”的神奇树林,正以其独特的生态价值和迷人的秋日美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作为中国最大、世界仅存的三大胡杨林之一,额济纳旗胡杨林不仅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更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生态旅游胜地。
这片胡杨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扎根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是大自然馈赠给干旱荒漠地区的一片生命奇迹。胡杨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抵御着风沙侵蚀,守护着这片土地,成为生态变迁的见证者与守护者。每年秋季,当秋风拂过,胡杨叶子在短短十几天内由绿转黄,整个林区瞬间变成一片金色的海洋,金黄璀璨,耀眼夺目。千年胡杨形态各异,有的枝干粗壮,直插云霄,似要与苍穹对话;有的弯曲盘旋,造型奇特,仿若艺术雕琢。清澈的河流蜿蜒穿过林区,水面倒映着金黄的胡杨,水天一色,美不胜收。
然而,这片美丽的胡杨林也曾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黑河,这条流经青海、甘肃和内蒙古三省区的河流,是额济纳旗的主要水源。由于过度用水,黑河下游曾长期断流,导致居延海干涸,胡杨林面积减少。2000年实施的“九七分水方案”通过全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成功恢复了东居延海的水量,并稳定保持至今。黑河调水工程不仅改善了额济纳旗的生态环境,还促进了胡杨林的复壮更新,使其面积从24年前的30万亩增加到现在的45万亩。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额济纳旗开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胡杨林景区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观赏美景的绝佳去处,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据统计,近年来,额济纳旗胡杨林景区每年吸引游客数量持续增长,旅游收入逐年攀升。当地居民通过发展旅游、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实现了增收致富。同时,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增强了人们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形成了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片珍贵的胡杨林,额济纳旗采取了多项措施。成立了保护区社区共管委员会,鼓励农牧民参与保护工作,目前已有150多名农牧民成为公益林护林员。保护区管理局全年分时段对胡杨锈病、木虱、网蝽等进行防治,还根据季节变化合理安排重点巡护对象、区域、路线、频次和时间。额济纳旗还注重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与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合作研究,为胡杨林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尽管取得了显著的保护成效,但额济纳旗胡杨林仍面临一些挑战。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黑河“水量偏丰”已持续20年,极有可能转入枯水期。这不仅考验着全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也对胡杨林的未来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继续维持胡杨林的生态健康,成为摆在额济纳旗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这个秋天,不妨前往额济纳旗,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为生态保护贡献一份力量。这片历经沧桑的胡杨林,正以它顽强的生命力和迷人的秋日美景,等待着你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