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兑酒伤身,你还在喝吗?
勾兑酒伤身,你还在喝吗?
近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通报了一起重大制售假酒案件。被告人李某通过私刻企业印章、购进食用酒精等原材料,勾兑调配出60余种假冒名酒,销往全国18个省68个县市,涉案金额高达1075万余元。这一案件再次敲响了酒类安全的警钟,也引发了公众对勾兑酒危害的广泛关注。
勾兑酒,这个在酒类市场上屡见不鲜的词汇,究竟意味着什么?它与假酒有何关联?又会给消费者带来哪些危害?如何才能避免买到勾兑酒?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勾兑酒与假酒:一个技术,两种结果
首先,我们需要澄清一个误区:勾兑并不等同于假酒。勾兑是酿酒工艺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指将不同酒体、不同年份、不同风味特点的酒进行混合调配,以达到协调平衡、突出主体香气、提升口感的目的。这种技术不仅应用于白酒,还广泛存在于威士忌、白兰地、葡萄酒等酒类中。
然而,当勾兑技术被不法商家滥用,使用劣质原料如工业酒精、香精、色素等进行勾兑时,就变成了制假行为。这种假酒不仅口感差,更重要的是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勾兑酒的危害:从头痛到肝硬化
勾兑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觑。以工业酒精为例,其中含有甲醇等有毒物质,甲醇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甲醛和甲酸,这些物质对神经系统和肝脏具有极大的毒性。长期饮用勾兑酒可能导致以下健康问题:
神经系统损伤:甲醇中毒可引起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甚至失明。严重时可导致昏迷和死亡。
肝功能损伤:工业酒精中的有害物质会加重肝脏负担,引发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酒精依赖:勾兑酒中往往含有高浓度的酒精,容易导致酒精依赖,进一步损害身体健康。
其他健康问题:如胃肠道不适、心血管疾病等。
如何辨别勾兑酒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酒品,消费者如何才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辨别出勾兑酒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辨别方法:
查看配料表:纯粮食酒的配料表通常只包含水和粮食,如高粱、小麦、糯米等。如果配料中出现“食用酒精”“食用香料”等字样,基本可以判定为勾兑酒。
检查执行标准:不同香型的纯粮酒对应不同的国标,如酱香酒是GB/T26760,浓香型为GB/T10781.1,清香型则是GB/T10781.2。而勾兑酒常见的执行标准是GB/T20822(固液结合法白酒)和GB/T20821(液态法白酒)。
观察酒体颜色:优质纯粮酒颜色清澈透明,而勾兑酒为了模仿纯粮酒的颜色,往往会添加着色剂,导致酒体颜色看起来比较浅或不自然。
闻香品味:纯粮酒香气自然,口感醇厚,回味悠长。而勾兑酒香气刺鼻,口感单薄,余味短促。
火烧法:将少量酒倒入金属勺中点燃,纯粮食酒的火焰呈蓝中带黄,燃烧均匀且稳定,散发出粮食焦香的气味。而勾兑酒火焰蹿得高,颜色刺眼,燃烧时有杂音,留有黑渣和异味。
兑水法:将酒和水按1:1比例混合,纯粮食酒遇水后会微微浑浊,因为粮食发酵产生的高级脂肪酸乙酯等物质析出。而勾兑酒兑水后则依旧清亮透明。
消费者维权与市场监管
针对市场上存在的假酒问题,监管部门已经采取了积极行动。2024年3月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对制售“特供酒”违法违规行为实施线上线下同步打击。截至目前,已立案查处“特供酒”违法案件1971件,查获“特供酒”66.19万瓶,涉案金额16.43亿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219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140名。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应该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酒类产品,不贪图便宜,不轻信“特供”“专供”等虚假宣传。同时,一旦发现假酒,应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理性饮酒,健康生活
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但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选择纯粮食酒,不仅是为了口感,更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理性饮酒,选择正规渠道,远离勾兑酒,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