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钟祥长寿密码:百岁老人的生活智慧
揭秘钟祥长寿密码:百岁老人的生活智慧
钟祥,这座位于汉江中游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其独特的长寿现象闻名于世。截至2023年底,钟祥市人口103万人,百岁老人多达124人,90岁以上百岁以下老人5618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至今,钟祥累计新增百岁寿星600余人。是什么让钟祥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长寿之乡”?让我们深入探究钟祥百岁老人的生活智慧。
天赐福地:生态山水中的长寿密码
钟祥的长寿秘诀,首先藏在它的自然环境中。这里拥有大小河流23条,主要湖泊35处,大中小型水库184座,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在钟祥曲折迂回144公里。傍水而居的钟祥人均淡水资源5.6万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平2780立方米的20倍、世界人均水平1.29万立方米的4倍。
中国科学院对钟祥市城区及各乡镇的饮用水源进行了全面检测:水样中限值元素镉、铬、铅、锌符合国家一类水质标准,有益元素锶、硒等达到了国家天然矿泉水标准。
钟祥是国家确定的生态示范区。全市林业用地210万亩,占国土总面积近三分之一,境内的大口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0.3%,被授牌“中国森林养生基地”。据近年监测数据表明,钟祥80%以上的区域空气质量属一、二类地区,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也比较高,大气质量优良。
此外,据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的数据,钟祥市连片富硒土壤资源面积达800多平方公里,土壤中限值元素铜、铅、臬、铬符合国家一级标准,有益元素硒、镁、铁、磷等元素与我国土壤背景值相比要高出20%-50%。
饮食有节:舌尖上的长寿密码
一方宝地养育一方长寿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生长在钟祥的人们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饮食特色。
大米:中国科学院地理与环境研究所专家将钟祥大米与部分非长寿县的大米进行分析比较,发钟祥大米富含硒,每公斤钟祥大米的硒含量达到80微克,是非长寿地区的3倍,并且在安全值范围内。同时,钟祥大米中各种元素对全身负荷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他长寿乡。
米茶:米茶是钟祥人独有的主食,其汤色淡黄,香气浓郁,滋味微甜而不淡,略涩而不苦口,既可代替米饭,又具饮茶解渴的作用。研究表明,米茶在炒制的过程中破坏了大米中的糖分,经常食用可以控制人的血糖和脂肪量。据专家在钟祥考察后认为,钟祥人长寿可能与吃米茶的习惯有一定的关系。
蟠龙菜:钟祥还有一道家家户户都喜爱的菜肴蟠龙菜。蟠龙菜造型美观,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以吃肉不见肉而著称",是钟祥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离不开的传统名菜,如今已列入《中国菜谱》,其制作技艺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葛粉:钟祥地处大洪山南脉,是著名的中华葛粉之乡。这里生长着一种稀有植物葛藤,野葛之根加工而成的葛粉是一种难得的绿色保健食品,民间称之为“山人参”。在我国最早的药书《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葛根“起阴气解诸毒”的神奇药用价值和养身保健功效。
起居有常:百岁老人的生活智慧
在钟祥,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不仅在于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健康的饮食习惯,更在于他们规律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103岁的鞠兰英老人,每天坚持自己动手做饭,淘米、炒菜样样精通。她把大米放入铁锅,用小火慢慢加热,不停地翻炒,直到白米全部变成杏黄色,香味扑鼻。米茶是当地特色食品,也是鞠兰英的日常主食之一,她笑称长寿是“喝米茶喝出来的。”
100岁的邹秀珍老人,在家人搀扶下,每天到幸福里食堂用餐。儿媳娄子英端上小碗粉蒸肉和鸡蛋羹,都是老人最爱吃的菜。食堂对85岁以上老人免费,邹秀珍每天按时到食堂用餐,晚上7点就上床睡觉,生活非常有规律,身体健康。
钟祥长寿现象的科学解读
90多岁的陈仲文是中国较早在基层开展老年病学以及长寿研究的专家。他说,从百岁老人身上探索长寿的秘密,从长寿地域挖掘长寿特征,是科学探索养生之道的循证方法,也是人类通向长寿的必由之路。
钟祥长寿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钟祥的长寿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南北朝时期,钟祥就因长寿老人多而得名“长寿县”,县名一直沿用1061年。直到出生于此的明朝嘉靖皇帝取“钟聚祥瑞”之意,赐名钟祥。据《宋书·州郡志》记载,泰始年间的一次全国人口普查,长寿县的长寿老人竟占县内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2008年,钟祥被中国老年学学会评为第一批中国长寿之乡。2015年5月,国际人口老龄化长寿化专家委员会审议投票通过了钟祥为世界长寿之乡,并颁发了匾牌和证书。自此,钟祥成为中国被世界权威组织认证的第三个世界长寿之乡。
钟祥长寿现象的启示
钟祥的长寿密码,是自然环境、健康饮食和规律生活的完美结合。这里的百岁老人用他们的生活智慧告诉我们:长寿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的目标。让我们从钟祥的长寿经验中汲取智慧,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健康、更长久的生命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