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拔牙,这些细节你必须知道!
冠心病患者拔牙,这些细节你必须知道!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拔牙是一项需要特别谨慎的医疗操作。由于心血管系统的特殊性,这类患者在拔牙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更高的风险。因此,从病情评估到术后护理,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本文将详细介绍冠心病患者拔牙时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和医生共同制定安全的治疗方案。
病情评估:心功能分级是关键
在考虑拔牙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评估。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分类标准,心功能可分为四级:
- I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症状。
- II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的活动可出现上述症状,休息后很快缓解。
- I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轻于平时一般的活动即引起上述症状,休息较长时间后方可缓解。
- IV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亦有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通常情况下,I级和II级患者可以耐受拔牙,而III级和IV级患者则应禁忌拔牙。此外,以下情况也应视为拔牙的禁忌症或暂缓拔牙:
- 近期频繁出现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病史未超过半年者
- 近期才开始或不稳定的心绞痛
- 心力衰竭、心功能IV级或有端坐呼吸、紫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浮肿等症状
- ECG检查有Lown 3级以上(包括3级)室性早搏
- 双束支、三束支、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扑、房颤
- 心脏病合并高血压,血压高于180/110mmHg
血压控制:安全拔牙的前提
高血压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合并症,因此,拔牙前的血压控制至关重要。根据[[4]]中的建议,单纯性高血压患者在血压管理得当且无心、脑、肾等并发症的情况下,通常能够良好耐受拔牙治疗。然而,手术刺激与麻醉药物的应用可能引发血压急剧波动,所以手术前血压应控制在**≤140/90 mmHg,至少应≤ 160/100 mmHg**。若是超过了必须先进行内科治疗,调整血压至安全范围后再行拔牙。
药物调整:避免出血风险
冠心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这些药物在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同时,也可能增加拔牙后的出血风险。因此,在拔牙前需要对药物使用进行适当调整:
- 小剂量阿司匹林应在3-5天停药,如止血效果好,术后一天开始正常服药
- 使用华法林者,应在拔牙手术一周前停药
- 使用肝素者,拔牙需在5个半衰期后进行,静脉输液6h,皮下注射24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调整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停药或减量。
应急准备:确保安全的保障
为了确保冠心病患者拔牙过程的安全,医院和医生需要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
- 局麻药物以2%利多卡因为宜,肾上腺素注意用量1:10万不超过4ml;Ⅱ度以上传导阻滞不宜使用
- 请内科医师协助处理,必要时心电监护下进行
- 轻度冠心病者可以口服心痛定、或消心痛、或硝酸甘油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
- 心脏瓣膜疾病者,术前及术后应预防实用抗生素
术后护理:关注细节是关键
拔牙后的护理同样不容忽视。根据[[4]]中的建议,患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 拔牙前应吃饱饭,避免空腹拔牙导致的晕厥现象
- 拔牙后可取半卧位休息,不要平卧,不要马上洗热水澡,以免创口出血
- 2小时后才能饮食,且应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过硬过热的食物
- 治疗后需密切关注身体状况,观察有无血压波动、出血及疼痛加剧等异常情况,一旦发现不适,应立即就医
总之,冠心病患者在拔牙前需要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心功能分级和血压控制。同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使用,并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术后护理同样重要,患者需密切关注身体状况,遵循医嘱进行休息和饮食。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拔牙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