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推动中美建交的美国前总统卡特逝世,享年100岁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20:4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推动中美建交的美国前总统卡特逝世,享年100岁

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于12月29日在佐治亚州家中去世,享年100岁。卡特在任期间推动中美建交、巴拿马运河条约签订等外交成就,也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当地时间12月29日,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这位跨越了一个世纪的政治人物,在佐治亚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

据美国政府网站介绍,美国总统拜登下令在华盛顿特区为卡特举行国葬,国葬活动将持续7至10天

随后,特朗普和拜登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哀悼,言语中都透露了对其敬佩和感谢之词。

那么这位受到美国多位政要尊敬和感谢的前任总统,他的一生又是怎么样的呢?


卡特的人生起点是佐治亚州的小镇普莱恩斯。

1924 年 10 月 1 日,他出生在这片土地上,彼时的世界正处在风云变幻的前夕。

卡特出身平凡,却心怀壮志。早年的他,在佐治亚州的田间地头成长,体验着农耕生活的辛劳,也磨砺出坚韧不拔的毅力。

5 岁时,小小的卡特就展现出商业头脑,开始售卖煮花生,中学时期又涉足牛肉饼和冰淇淋生意,还懂得低价买入棉花、高价卖出赚取差价,这些点滴积累,不仅让他初尝经济运作的门道,更培养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学业上,卡特一路奋进,先后在佐治亚州立西南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以及美国海军学院深造。


在海军学院的时光,尤为关键,他不仅汲取了专业知识,还邂逅了一生的挚爱 —— 罗莎琳,两人情定于此,开启了携手同行的漫长旅程。

毕业后,卡特投身海军,在潜艇上服役多年,参与核潜艇相关工作,这段经历拓宽了他的视野,让他对世界局势有了更深认知,也铸就了他沉稳坚毅的性格。

1953 年,父亲的病重迫使卡特告别海军,回到家乡。

他接过家族花生农场的重担,凭借着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将农场经营得风生水起,资产日益丰厚。


但卡特的目光并未局限于农场,他心中燃烧着从政的火焰,渴望为更多人谋福祉。

凭借父亲留下的政治人脉与自身努力,卡特开启了从政之路。

1962 年,他成功当选佐治亚州参议员,在州政舞台崭露头角;

1970 年,又顺利当选该州州长,任期内,他大刀阔斧废除种族歧视政策、精简臃肿机构、整顿混乱财政,为当地发展注入强心剂,也为自己积累了更高的政治声望。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社会深陷越战泥淖,国内反战情绪高涨,“水门事件” 更是让民众对政府信任崩塌。

此时,卡特以诚实谦逊的 “农民政治家” 形象亮相,宛如政坛清流。

1974 年,他毅然宣布竞选总统,手持象征草根出身的花生,许下 “永不欺骗民众” 的庄重诺言,凭借多年基层耕耘积攒的人气,以及民众对变革的急切渴望,卡特在竞选之路上过关斩将。

1976 年,他在大选中力压时任总统福特,成功入主白宫,实现了从佐治亚小镇青年到美国总统的华丽转身,开启了一段注定不凡的执政篇章。

任期风云:辉煌与困境交织的四年


卡特执政的四年,宛如一场波澜壮阔的政治传奇,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在外交领域,卡特无疑是一位高瞻远瞩的开拓者。

1978 年,他精心促成了埃及与以色列的戴维营和谈,这场艰难的谈判犹如在荆棘中开辟道路,让两个宿敌国家首次握手言和,签署《戴维营协议》,为中东地区带来了久违的和平曙光,也让世界看到了外交斡旋化解世纪仇恨的可能;

同年,卡特政府毅然与中国正式建交,这一果敢决策恰似打破坚冰的巨锤,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

卡特将此视为自己“一生中最英明、最正确的决定之一”,也将中美外交关系正常化,视为在白宫期间完成的,最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成果。

1979年,邓小平访美,会见时任美国总统卡特

此外,他还推动了巴拿马运河条约的签订,以尊重主权为基石,平稳归还巴拿马运河管辖权,展现大国担当,重塑美国与拉美国家关系。

这些外交成就,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当时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

然而,卡特任期内也遭遇诸多棘手难题。

经济上,美国深陷 “滞胀” 泥沼,传统凯恩斯主义政策失灵,政府刺激经济却引发高通胀,民众生活成本飙升,企业经营困难重重,失业率居高不下,

卡特虽努力推行能源改革、扶持新兴产业,却难以迅速扭转乾坤;


外交舞台上,伊朗人质危机堪称噩梦,1979 年伊朗革命爆发,美国大使馆被占,52 名外交官和平民沦为阶下囚,卡特营救行动失败,人质被困 444 天,这场危机让美国颜面扫地,也成为卡特执政后期的沉重枷锁;

国际形象塑造方面,卡特倡导人权外交,虽本意推动全球人权进步,却因对苏联等国强硬施压,引发地缘政治摩擦,被指干涉内政,部分政策在国内也遭争议,反对者认为损害国家利益。

回首卡特任期,他以坚定决心与非凡勇气应对挑战,外交成就斐然,国内改革努力可鉴,虽困难重重,却为继任者铺就道路,让美国在复杂国际格局中砥砺前行。

伉俪情深:77 年爱情,携手走过风雨

在卡特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中,与妻子罗莎琳携手走过的 77 年婚姻岁月,无疑是最为温情动人的篇章。


这段始于儿时初见的缘分,如潺潺溪流,贯穿了他们漫长的一生。

1927 年,卡特 3 岁,父母带着他去医院探望刚出生的罗莎琳,彼时的他们或许想不到,这次初见便是一生羁绊的开端。

后来,20 岁的卡特与 17 岁的罗莎琳开启了浪漫恋情,那个夏天,卡特被身着海军制服的罗莎琳深深吸引,一次约会后,他便笃定要与眼前人共度余生。

尽管罗莎琳起初因学业婉拒求婚,但卡特痴心未改,次年 5 月,他再次求婚,终于抱得美人归。

1946 年 7 月 7 日,两人在老家的平原卫理公会教堂许下一生承诺,步入婚姻殿堂。

婚后的卡特投身海军,罗莎琳便跟随丈夫辗转各地,从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到夏威夷、宾夕法尼亚等地,她毫无怨言,默默操持家务,悉心照料孩子,让卡特能心无旁骛追逐事业。


随着卡特步入政坛,罗莎琳更是成为他最得力的帮手,她奔走各地,凭借亲民形象、质朴言语为卡特拉票,助力他从佐治亚州参议员一步步迈向州长乃至总统之位。

卡特当选总统后,罗莎琳打破传统,成为他的政治顾问,还在白宫拥有专属办公室,她关注精神健康等社会议题,牵头推动诸多相关法案与研讨会,为美国社会发展注入温暖力量。

卸任后的岁月,他们回归佐治亚州普莱恩斯小镇,生活简朴却温馨。

即便卡特被病魔缠身,罗莎琳也始终陪伴左右,给予他力量与慰藉;而当罗莎琳患上痴呆症,卡特同样不离不弃,用爱守护。

去年 11 月,罗莎琳离世,卡特悲痛万分,如今,随着卡特也溘然长逝,这对携手走过 77 年风雨的爱人,终于在天堂重逢,继续书写他们永恒的爱情传奇,也让世人见证了一段矢志不渝、相濡以沫的真挚情感。

卸任之后:投身公益,铸就别样丰碑

卸任总统后,卡特并未选择在安逸中度过余生,而是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为世界奉献力量。

1982 年,他与妻子罗莎琳共同创立了卡特中心,这个非营利组织宛如一座希望灯塔,照亮了世界诸多角落。


卡特中心将促进国际冲突解决、推广民主和维护人权作为使命,在全球各地奔波忙碌。

他们深入非洲大陆,致力于消灭几内亚蠕虫病等顽疾,为饱受病痛折磨的民众送去健康曙光;

在海地、前南斯拉夫等地局势动荡时,卡特亲自率队斡旋调解,为和平稳定穿针引线;还与埃默里大学携手,派遣观察员监督选举,守护民主进程。

凭借卓越努力,卡特中心在全球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惠及无数民众,成为国际公益领域的中流砥柱。

卡特个人也活跃于慈善一线,他加入 “仁人之家” 项目,每年奔赴世界各地工地,变身建筑工人,为贫困家庭建造住房。

即便年事已高、身体抱恙,也从未停下脚步,展现非凡毅力与大爱精神。


2002 年,诺贝尔委员会将和平奖授予卡特,以表彰他 “几十年来为国际冲突寻找和平解决方案、致力于增进民主及改善人权以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卓越功绩,

这一荣誉实至名归,也让全世界见证了卡特卸任后的辉煌 “第二人生”。

卡特时代回响:影响长存,精神不朽

如今,卡特虽已离去,但他的精神、他的理念、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做的努力,将永远被铭记。

他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星辰,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更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奋斗。

愿卡特安息,他的传奇,将在岁月流转中永放光芒。

信息来源:

极目新闻《美国前总统卡特离世,曾见证中美正式建交,和妻子携手走过77年婚姻路》

中新画报《影像回顾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的一生》

红星新闻《从农场主到美国总统,百岁卡特逝世!被誉为“模范卸任总统”,曾见证中美建交》

查看原图 107K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