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神农架:华中屋脊上的世界遗产,野人传说与科研基地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40:5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神农架:华中屋脊上的世界遗产,野人传说与科研基地

神农架,这片被誉为“华中屋脊”的神秘土地,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作为中国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项认证的世界遗产地,神农架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孕育着无数未解之谜,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揭秘。

01

神秘的自然奇观

神农架最著名的未解之谜,莫过于“野人”传说。据记载,关于野人的描述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书中提到“熊山(即今鄂西北神农架)中有一种身高一丈左右,浑身长毛,长发、健走、善笑的'赣巨人'或称为'枭阳'、'狒狒'的动物。”这一描述与现代人对野人的想象惊人地相似。

野人是一种未被证实存在的高等灵长目动物,直立行走,比猿类高等,具有一定的智能。世界各地流传着许多有关野人的传说,中国的野人,喜马拉雅山的“耶提”,蒙古的阿尔玛斯人,西伯利亚的丘丘纳,非洲的切莫斯特,日本的赫巴贡,澳洲的约韦,还有美洲的“沙斯夸之”,也就是传说纷纭的“大脚怪”。

不过,前不久“野人(大脚怪)”影像证据,已经被证实是伪造的。

关于我国流传的野人传说还要追溯到公元前4到5世纪战国时期成书的《山海经》。《山海经·中次九经》中提到"熊山(即今鄂西北神农架)中有一种身高一丈左右,浑身长毛,长发、健走、善笑的"赣巨人"或称为"枭阳"、"狒狒"的动物。西汉时期成书的《尔雅》中记载:"狒狒"人形长丈,面黑色,身有毛,若反踵,见人而笑。"这种动物就是我们所说的"野人"。

在南北朝时期,人们不仅捉到过"野人"献给皇帝,而且还给"野人"画了图像。

原湖北省水利设计院副院长翟瑞生回忆说:1944年我在三五九旅工作,秋季离开延安,1946年秋,五师突围,春节前我们走到兴山县与房县交界处(即现在的神农架林区酒壶坪)时,发现在靠坡边的树林旁,站着两个“野人”,正抬头看着我们,嘿嘿笑着,它们满身是毛,身上的毛是黑红色的,头发较长,披散着,颜色是淡棕色的;个子比普通人高,块头蛮大。高的那个是母的,两个乳房很大,它还用树叶围着下身。当时,我们与'野人'相距大约有二十几公尺。由于军纪严,我们没有人理它们,但整个部队的的人都亲眼看见了。

神农架野人大门

关于神农架野人有这样一个传说。

公元1915年,神农架边缘地带的房县,有个叫王老中的人,他以打猎为生。一天,王老中进山打猎,中午吃过干粮,抱着猎枪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不一会儿,他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朦胧中,他听到一声怪叫,睁眼一看,有一个2米多高、遍身红毛的怪物已近在咫尺。他的那只心爱的猎犬早已被撕成了血淋淋的碎片。王老中惊恐地举起猎枪…… 没想到红毛怪物的速度更快,瞬间跨前一大步,夺过猎枪,在岩石上摔得粉碎。然后,笑眯眯地把吓得抖成一团的王老中抱进怀中……

王老中迷迷糊糊中,只感到耳边生风,估计红毛怪物正抱着自己在飞跑。不知翻过多少座险峰大山,醉后他们爬进了一个悬崖峭壁上的深邃山洞。王老中渐渐地清醒过来,这才看清红毛怪物的胸前有两个像葫芦一样大的乳房。他立刻明白了,这个怪物原来是个女"野人"。 白天,女"野人"外出寻食。临走的时候,她便搬来一块巨石堵在洞口。晚上,女"野人"便抱着王老中睡觉。

一年后,女"野人"生下一个小"野人"。这个小"野人"与一般小孩相似,只是浑身也长有红毛。小"野人"长得很快,身材高大,力大无穷,已能搬得动堵洞口的巨石了。由于王老中思念家乡的父母和妻儿,总想偷跑回家,无奈巨石堵死了他的出路。因此,当小"野人"有了力气后,他就有意识地训练小"野人"搬石爬山。一天,女"野人"又出去寻找食物,王老中便用手势让小"野人"把堵在洞口的巨石搬开,并且自己爬下山崖,趟过一条湍急的河流,往家乡飞跑。就在这时,女"野人"回洞发现王老中不在洞里,迅速攀到崖顶嚎叫。小"野人"听到叫声,野性大发,边嚎边往回跑。由于小"野人"不知河水的深浅,一下子被急流卷走。女"野人"奄惨地大叫一声,从崖顶一头栽到水中,也随急流而去。

已不成人形的王老中逃回家中,家人惊恐万状,竟不敢相认。原来他已失踪十几年了,家人都认为他早已死了。

这个离奇的传说,向我们表明:"野人"与现代智能人能够婚配,说明二者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只可惜王老中与红毛女"野人"的后代没有留在世上,不能作为考察"野人"的直接证据。

"猴孩"的故事

无独有偶。在神农架附近的巫山县也流传着一个类似的故事。

1938年,在海拔1900米的大巴山区的当阳,有一个树坪。这里,山势险峻,到处都是浓密的原始森林,林的边缘有一间孤孤零零的架式茅草房,房里住着一位叫桃花嫂的女人。那一年,桃花嫂32岁。一天,桃花嫂上山给丈夫送饭,一去便不复返了。30多天后,她衣衫褴褛地回到家。第二年4月,桃花嫂生了一个像猴子一样的儿子,两个月生牙,很利,常常咬破妈妈的乳头,指尖似爪,五、六岁才学会摇摇晃晃地直立行走,见人便"嘿嘿嘿"笑个不停,不会说话,偶尔"呷!加上!哦,哦,哦!"叫唤几声。随着年龄的增长,野性愈加明显,常年不穿衣服,不盖被子,把衣、被撕得粉碎,喜欢爬梯子,像猴子一样敏捷,上上下下,钻来钻去,有时还头朝下倒滑下来,人称之为"猴孩"。 60年代初,"猴孩"已20多岁了,身高2米多,头顶有纵向隆起,两耳较大,偏向头顶,两小臂有弯曲。因此,也有人称他为"猿孩"。"猿孩"性情粗野,见客人到家就猛扑过去,连抓带咬,爬山、过沟坎如履

除了野人传说,神农架还是众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据统计,这里生活着6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包括金丝猴、金雕等75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23年,观鸟者在神农架记录到360种野生鸟类,占神农架有记录鸟种数的76%以上。这片神秘的土地,仿佛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基因库,孕育着无数生命的奇迹。

02

深厚的文化底蕴

神农架不仅是一片自然的净土,更是一片文化的沃土。相传,神农氏曾亲临此地,授人种植农作物、认识草药的知识。据古籍记载,神农架在黄帝时期被称为“巫山”,是仙人居住之地。神农氏在这里进行了植物的实验和培育,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药材。因此,神农架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唐代诗人杜牧曾在其《酬程延秋芳见过九龙池》中写道:“巫山高巍峨,相逢不相识,长揖千里余。”这些诗篇更增添了神农架神秘和仙境般的色彩。同时,神农架也是一个被封存的原始森林,拥有着珍稀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其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有银杏树、巨木等罕见植物。这些丰富的生物资源为神农架赢得了“天然动植物园”的美誉,也让神农架在古代神话中更显得神秘和神奇。

03

科学探索的前沿阵地

在神农架这片神秘的土地上,不仅有未解之谜和古老传说,更有现代科学的探索与发现。来自美国的两栖爬行动物专家凯文·梅辛杰,被神农架的生物多样性深深吸引,选择留在中国继续他的研究工作。作为中美联合培养的“双料博士”,凯文在多个生态保护区展开科考,被同行亲切地称为“蛇博士”。

“不疼,没有毒。”在神农架深山中,凯文手握一条刚捕获的蛇,轻松回应着同伴的关切。为了寻找蛇类,他常常在山林里跋涉数小时,甚至多次被蛇咬伤,但他始终热爱这份工作。凯文在中国发现了多个新物种,其中雨神角蟾就是他的重要发现之一。如今,他几乎每个月都会来到神农架,协助国家公园开展两栖爬行动物的调查研究。

对凯文而言,神农架不仅是他的工作地点,更像是他的第二个家。他与当地护林员和村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融入了这片土地的文化和生活。凯文的故事,正是神农架作为科研基地和生态保护示范区的最佳注脚。

神农架,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无论是野人传说、珍稀动植物,还是神农氏的传说,都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魅力。而现代科学的探索,又为这片神秘的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神农架,这片“华中屋脊”,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地球生命的奥秘,展现着自然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