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理高血脂:食疗、穴位按摩和运动三大疗法
中医调理高血脂:食疗、穴位按摩和运动三大疗法
高血脂,这个看似现代文明病的病症,其实早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称为“血瘀”或“痰浊”。中医认为,高血脂主要是由于气机不畅,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能正常代谢,反而化生成痰、湿、瘀、气滞等瘀阻脉络所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调理在高血脂管理中的作用,尤其是中医食疗和穴位按摩等非药物疗法。
中医辨证施治与食疗方案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高血脂也不例外。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和体质,中医将高血脂分为不同的证型,常见的有痰湿型、肝气郁滞型、肝肾亏虚型和痰瘀浊阻型等。
- 痰湿型:主要表现为肥胖、嗜食肥甘厚腻、头昏口苦、涎多口粘、胸痞脘闷、肢麻步沉等症状。治疗以健脾为本,可选用二陈汤、平胃散等方加减。
- 肝气郁滞型:常见于精神易紧张、情绪抑郁、易怒的人群,症见胸胁胀满痛、口苦、腹胀、嗳气等症状。治疗以疏肝理气为主,可选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方加减。
- 肝肾亏虚型:多见于年长体虚者,体型正常甚至偏瘦,症见耳鸣眩晕、多梦失眠、腰膝酸软等症状。治疗以滋补肝肾法为主,可选用杞菊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加减。
- 痰瘀浊阻型:表现为肢体关节处出现暗黄色瘤,伴心胸刺痛,脘痞胸闷,舌色紫暗见瘀点瘀斑,苔腻白,脉弦滑涩等症状。治疗以祛痰化瘀法为主,可选用二陈汤、血府逐瘀汤等方加减。
除了中药调理,中医还强调饮食调养。例如,痰湿型患者适宜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冬瓜、薏苡仁、山药等;肝气郁滞型患者则适合食用疏肝理气的食物,如佛手、玫瑰花、陈皮等;肝肾亏虚型患者应多食用滋阴补肾的食物,如黑芝麻、枸杞子、桑葚等;痰瘀浊阻型患者则适宜食用活血化瘀的食物,如山楂、红花、丹参等。
穴位按摩疗法
中医认为,人体自带一些“降脂穴位”,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其中,阴陵泉穴和天枢穴是两个主要的降脂穴位。
- 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按摩方法是用拇指指腹按压阴陵泉穴,其余四指搭在小腿内侧,顺时针方向揉按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功效:经常按摩此穴能改善全身水肿,降低血脂水平。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之合穴,能健脾益气,促进脾运化水湿, 故为补脾利水之要穴。经常按揉阴陵泉可健脾化湿、通利三焦、消胀利水。
- 天枢穴:位于腹部,当脐中旁开2寸。按摩方法是用双手拇指或者中指按压同侧天枢穴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揉按2分钟,以局部感觉到酸胀并向整个腹部放散为好。功效:长期坚持按摩天枢穴,也可以有效降低血脂。天枢穴还是腹部要穴,能够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天枢穴位于身体的中点,人的气机上下沟通、升降沉浮都要经过这里。实验和临床验证,按揉天枢穴可改善肠腑功能,消除或缓解肠道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各种症状,饭后半小时按揉天枢穴可有效缓解便秘。
除了阴陵泉穴和天枢穴,还有其他一些穴位也具有降脂效果:
- 太阳穴:用手指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按揉太阳穴,每个方向按揉1分钟,每天按摩10次,力度逐渐加强。此穴对高血脂症的治疗有很好的作用。
- 中脘穴:用拇指指端按压中脘穴1分钟,力度稍轻。
- 气海穴:用双手手指指端按揉气海穴,做环状运动,力度适中,可反复操作。
- 内关穴:用手指指腹垂直按压,拿捏内关穴,每次2分钟,每天2次。
- 足三里穴:用双手手指指腹用力按压足三里穴,或者手指打开握住腿部,用拇指按压此穴。力度可稍大一些。每天2次,每次5分钟。
- 三阴交穴:用拇指指腹按压三阴交穴,每天2次,每次5分钟左右。
运动疗法
运动是降低血脂的良药。研究发现,运动可以使血清胆固醇减少,使低密度脂蛋白略减少,特别是使高甘油三酯降低明显,而使具有保护血管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增高。
适合高脂血症患者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节奏的全身运动。建议每周至少3次以上,每日1次,每次30~40分钟效果更好。相对较强的运动只适用于较年轻、无心血管并发症的高脂血症患者,中老年人则应选择强度较小的运动,贵在坚持。
综合管理建议
高血脂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饮食、运动和中医调理。在饮食方面,应限制胆固醇的摄入,尽量少吃或不吃动物内脏,控制动物脂肪、蛋类总量,避免油炸食物,不喝酒,控制糖类,少吃甜食、加工食品,少喝奶茶、咖啡。宜多选用鱼类、奶类、纯瘦肉、去皮禽肉、蟹肉、豆类、水果、蔬菜等食物。食物的品种应多样化,适量吃谷物,主食粗细搭配。
在生活方式上,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膳食、适度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经常入睡晚和日夜颠倒的人发生肥胖的概率会明显增多,因此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首要就是避免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另外,精神紧张容易造成体内气机升降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使代谢废物排出困难,导致血脂偏高,所以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做到精神内守,心情愉悦。
通过中医食疗、穴位按摩和运动疗法的综合管理,高血脂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诊断和治疗,如果发现血脂异常,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