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吃3-6次香蕉,高血压患者死亡率可降24%-40%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每周吃3-6次香蕉,高血压患者死亡率可降24%-40%
引用
新浪网
等
13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4-09-09/doc-incnqkxk9745383.shtml
2.
http://kpzg.people.com.cn/n1/2024/0909/c404214-40316016.html
3.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862578
4.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885967
5.
https://www.shanghai.gov.cn/nw17239/20241010/eecf2c99d8764762aacb10de350d330d.html
6.
676414010000000013001963
7.
677554ab000000000902d23b
8.
67614125000000000800f9cb
9.
67612a62000000000b022d11
10.
67613573000000001301aaab
11.
https://tt.jxnews.com.cn/news/2474875
12.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ba9584651931.html
13.
https://www.nfnews.com/content/p3ZO9P9A6l.html
“香蕉真的能降血压吗?”这个问题引发了广泛讨论。近期一项研究给出了令人振奋的答案:高血压患者常吃香蕉(每周3-6次),全因死亡率可降低24%-40%。这一发现不仅证实了香蕉的降压效果,还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饮食建议。
01
香蕉降压的科学依据
香蕉之所以能降血压,关键在于其富含钾元素。充足的钾元素不仅能促进人体对钠的排出,降低因高钠引起的血压上升;同时还能帮助舒张血管、增加氮一氧化物生成,通过减少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而降低血压。已有不少研究证实了钾摄入对于血压的积极调节作用。
02
香蕉的降压优势
香蕉的钾含量高达256毫克/100克,是葡萄的两倍,菠萝的两倍多,雪花梨的三倍。虽然牛油果、椰子、红枣等水果的钾含量更高,但香蕉胜在热量更低,口感更佳,且全年供应充足、价格亲民。此外,成熟香蕉富含膳食纤维,使其成为老少皆宜的降压水果。
03
多样化饮食是关键
尽管香蕉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但专家建议,水果摄入应多样化、适量搭配。例如,浆果富含黄烷醇、花青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同样具有降压功效。同时,控制血压还需要综合措施,包括控盐、控油、增加植物化学物质摄入等。
04
综合管理是根本
需要强调的是,单一食物不能替代整体饮食管理。高血压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此外,减少压力、保持心态平和、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控制血压的重要环节。
香蕉降压的效果虽好,但不能过分依赖。科学的饮食管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控制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根本之道。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以获得个性化指导。
热门推荐
从秦国崛起到统一六国到灭亡的过程—才发现秦始皇没那么伟大
周武王的两大创举:分封制与嫡长子继承制
天德教:以五大宗教融合创新传承中华文化
昆明三博脑科医院许纳教你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欧盟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最高38.1%关税,多家车企将受影响
Rosé新单《APT.》抖音播放破57亿,揭秘“念经式”走红
从待办清单到小休安排:7个时间管理实操技巧
从轮胎到应急包:冬季汽车安全检查全攻略
迪根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包装规格全解析:如何选择适合的包装?
智能家居新宠:AI语音助手如何让生活更便捷?
从陆羽《茶经》看唐代煎茶法:五步工艺成就茶文化高峰
自制糯米酒酿:女性养生美容佳品,7步制作详解
黄金价格飙升至历史新高,美联储降息预期减弱影响几何?
力量训练七大健康益处,专家推荐每周30-60分钟
四种益生菌科学配伍,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助力肠道健康
透骨草泡脚真能缓解关节痛?专家详解使用方法和疗程
水光针美白,你敢试试吗?
西安市红会医院:每月邀请日本专家坐诊,平价享受国际医疗
三年级日记怎么写才有趣?
羊养殖技术和方法,日常管理
从气候智慧到垂直耕作:可持续农业六大模式全解析
辛伐他汀片:护心神器的正确打开方式
三伏天防暑降温:专家详解生活、饮食、中医调理全攻略
阴凉通风保存1月,冷藏3天:柚子储存全攻略
沟通能力一流的人,只不过是掌握了这三招
空腹血糖6.5mmol/L,专家:饮食运动可有效预防糖尿病
白煮基围虾,让你秒变大厨!
涠洲岛、北海老街:一个看海,一个品历史
接待礼仪如何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