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宿与九宫:《黄帝内经》中的古代天文历法体系
二十八宿与九宫:《黄帝内经》中的古代天文历法体系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其历法体系融合了天文学、气象学和哲学思想,构建了一套独特的时空认知框架。本文将深入探讨《内经》历法的制定依据、基本内容及其与古代天文学的关联,揭示其背后蕴含的科学与文化价值。
通过前面文章,我们知道《内经》历法制定的依据是根据古代天文学的观测结果以及气象规律,其制定的方法是:
其一,黄道二十八宿系统,在昏旦观测谐日出和日没的星宿,夜里观测南方中天的星宿,白天则立竿测日影。
如《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再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
其二,九宫系统,夜里观测北斗星斗柄所指方位,白天观测风向。
测风向,见载于《灵枢九官八风》。
《内经》历法的基本内容是:
(一)日,指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详见前文太阳周日视运动。
〈二)月,指朔望月运动周期。朔望月分大小月,一年有十二个朔塑月,积气余而盈国。
(三)季,有四季、五幸、六委之分。四季的划分法悬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始,每季三个月,合90天。性质属四时周期。《内经》五季的划分法是从立春开始将一年划分成五季,每季72天。其性质归属与五运周期。
如《素问·阴阳类论》说:“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
《内经》六气六季划分法是以立春开始将一回归年划分成六季,每季60.875天。每季又分为初气、中气,成为十二气月(详见《紊向·六微旨大论》)。这个归属于为六气周期。
(四)岁,在《内经》中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长度为365.25日,《内经》以太阳两次连续过冬至点的时间间隔为一岁。回归年的闰日每过25刻为一象,四年成四象,四象有1刻、26刻、51刻、76刻四个特征点。也就是太阳周日视运动的平日、日中、黄昏、夜半四特征点。一回归年分为六季,一季是一气,长度为60.875日。
如《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戏岁,积气余而盈国矣。”
再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日行一周(指一回归年),天气始于一刻;日行再周,天气始于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气始于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气始于七十大刻;日行五周,天气复始一刻。”“二十四步积盈百刻而成日。”
(五)年,一般指从正月朔(初一)到下一年正月朔称一年,长度是354日,闰年长384日。但《内经》运气以360日为一年。用六十甲子历法。
如《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
再如《素问·阴阳离合论》说:“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
这应是朔望月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可称之为公度年。从日月五星视运动天象图得知,《内经》是以太阳两次连续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为一年,春分点对应立春节。
《六)视太阳运行一度,视月亮运行十三度有奇。
如《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
(七)以干支纪年,纪日及以数字配十二支纪月。
十天干、十二地支相合,组成了六十种符号,称为“六十甲子”。因为天干地支是日月运动的代表符号,所以六十甲子顺序的排列,就代表了日月运动不同时间阶段的特性、包含了有天文知识和生物生、长、化、收、藏的意义在内,并且具有了阴阳五行、时间、空间、方位的特性。这里要提出的是,《内经》以阴阳作为立论的基础,而阴阳又以其大无内,其小无外的易象思维上承道下接数逐步展开论述,于是《内经》作者就把它与脏腑经络性能、治疗方法等密切联系起来,这是人道对天道的模拟,是天道至臻完美,人道按照同构原则加以排列组合。这些思想不仅反映在《素问》运气七篇之中,在《内经》其他许多篇章中也有记载。
绘制成如上图表,我们很容易理解,干支的每一要素代表的含义,干支并现而明万物,代表了万物得冲气以为合德的时间与空间的统一,并且具有了包含时间和空间在内的先天信息密码宿于有形之体,万物通于一气,以己气之气沟通天地之气,得神而进化的生命历程,生生化化,繁衍不息,时代永续,寿与天齐,这就是华夏记忆与基因。
《内经》的难点就在于其引用的天文历法《太始天元册》已经遗失,所以不能对当时的记载做详实的考证。另外《内经》中采用的不止一套观天授时系统,所以给读者带来更多的难点和更大的困惑,致使知之人少之又少。
如《灵枢·九宫八风》讲太一出游始于冬至日,然后左转一周回到原位,如此局而复始,如环无端。
再如《五运行大论》讲二十八宿始于位于冬至点的角宿,然后右旋一周分布二十八宿,也周而复始,如环无端。
这说明了中国古代的二套观象授时系统,其一是黄道二十八宿系统,另一个是九宫八风系统。
依据日月天右旋和地左转分的。天右旋的中心轴是黄极轴,地左转的中心轴是赤极轴。而赤极轴又依23°26'的夹角围绕黄极轴在运转。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天运当以日光明。“最终还是以太阳的黄极为主宰,这说明以赤道地气为基础的五运是以黄道天气为基础的六气运动为主宰,合二为一,这样五运与六气就包含了世间万物,而且都受运行在黄道上的日月五星为主宰。所以《五运行大论》引述《太始天元册》之文,说明日月运行为“候之所始,道之所生”的基础。
另外,北斗星的左行视运动,与二十八宿的左行视运动相一致。而日月五星的右行视运动,则与二十八宿的右向排列方向一致。这两套观象授时系统又可以用二十八宿为中介联系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