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育破解农村幼儿卫生习惯难题:自贡“245”模式实践
体验式教育破解农村幼儿卫生习惯难题:自贡“245”模式实践
“245”模式是自贡市大安区何市镇中心学校针对农村幼儿园孩子卫生习惯培养的创新教育模式。该模式以体验式教育为核心,通过环境熏陶、常规渗透、活动体验和家园共育等措施,成功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模式的诞生:聚焦农村幼儿卫生习惯难题
自贡市大安区何市镇中心幼儿园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幼儿园,80%的幼儿是留守儿童,由祖辈监护。通过观察和调查,学校发现这些幼儿普遍存在卫生行为问题,如不洗手就吃饭、随地吐痰等,这不仅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也给幼儿园的卫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于2015年3月立项研究,历经三年探索,最终形成了“245”模式这一科学、系统且可操作性强的教育方案。
“245”模式:科学系统的教育创新
“245”模式包括两个认识成果、四条培养措施和五个操作策略。
两个认识成果:
尊重幼儿主体地位:教师避免说教,创设轻松愉快的活动环境,引导幼儿自主认识到不良卫生习惯的危害,激发其内在需求和自觉性。
开展体验式教育:通过多媒体、游戏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开展卫生教育,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
四条培养措施:
环境熏陶:利用宣传画、示意图等创设有趣的教育环境,将卫生知识物化于环境中,让幼儿在互动中学习。
常规渗透:制定《幼儿一日卫生常规实施细则》,将卫生习惯培养融入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形成常规。
活动体验:创设轻松有趣的教育情境,通过唱、说、演、比等形式,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
家园共育:通过家长会、宣传栏等渠道,指导家长转变观念,提升教育能力,形成家园合力。
五个操作策略:
导:指导:教师详细讲解卫生知识和操作要领。
范:示范:教师、家长、同伴为幼儿示范卫生行为。
练:训练:开展专项和随机训练,巩固卫生技能。
律:调控:引导幼儿自我调控,增强自觉性。
纠:纠偏: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卫生行为。
创新亮点:生活化、拟人化、体验式教育
“245”模式的最大创新在于其生活化、拟人化和体验式的教育方法。例如,在教授洗手步骤时,教师会将洗手过程编成儿歌,让幼儿边唱边洗,既有趣又实用。又如,在培养幼儿刷牙习惯时,教师会设计“牙齿宝宝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显著成效:多方受益的教育革新
“245”模式的实施带来了显著的成效:
幼儿:逐渐改掉了不卫生的行为方式,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身体素质明显提升。
教师:专业水平显著提高,一批教师成长为幼教骨干和教育教学专家。
家长:更新了育儿观念和方法,提高了家教水平,为孩子树立了良好榜样。
幼儿园:探索出特色发展道路,成功创建为市一级幼儿园,并在各类比赛中获得13项市级奖励。
社会影响:从地方实践到区域推广
“245”模式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该成果先后在市教体局网站、《自贡晚报》等媒体报道7次,组织区级成果推广会2次。2019年4月,在自贡市学前教育年会上,该模式作为优秀案例进行了交流分享。
未来展望:持续优化与挑战
尽管“245”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比例较高,部分幼儿的卫生习惯容易受到老年监护人的影响而反复。为此,幼儿园计划进一步拓宽家园共育渠道,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持续优化教育效果。
自贡幼儿园的“245”模式为农村幼儿园卫生习惯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其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得到了充分验证。这一创新教育模式不仅提升了幼儿的卫生素养,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家长的育儿观念更新,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