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西班牙波旁王朝:从建立到复辟的千年兴衰史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26:1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西班牙波旁王朝:从建立到复辟的千年兴衰史

西班牙波旁王朝的历史源远流长,从1700年菲利普五世登基到20世纪的胡安·卡洛斯一世时期,经历了建立、改革、混乱时期以及复辟等重要阶段。本文将带你走进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了解波旁王朝在西班牙的兴衰变迁。

早期的西班牙波旁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曾经缔造过西班牙的辉煌。在查理五世时期,西班牙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都发展到了巅峰,但巅峰过后开始不断地衰落。至卡洛斯二世时期,王室长期的贵庶通婚(特别是近婚现象)已经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卡洛斯二世自幼多病且没有生育能力,使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就此而终,取而代之的是同哈布斯堡王室有着密切血缘联系的波旁王室。菲利普五世曾是法国波旁公爵,路易十四的孙子,于1700年正式成为西班牙国王,但摆在他面前的是个外强中干之国。

“西班牙突然变成一个大帝国,统治者的政策没有相应的调整,管理大国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没有形成。畸形消费社会的出现,是由于政府层面没有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缺少合理的消费引导和利益协调。”可见,摆在波旁王室早期三代国王面前的重要任务是革新。

菲利普五世在宗教、行政、土地以及税收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些重大改革,使西班牙的工商业有了快速的发展。他在1724年将王位让与长子路易,但路易仅在位8个月就死于天花。菲利普五世被迫再次登基。在这个时期,西班牙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是因为不断地卷入欧洲战争,使改革事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冲击。

1746年,菲利普五世的次子费尔南多六世继承了西班牙王位,但他对朝政不感兴趣,并且出现过精神失常。当时主持西班牙政府的是恩森那达侯爵,他主持对西班牙进行了官僚体制、税收、军事工业改革,进一步处理了与教皇国之间的关系。为了避免战争,恩森那达侯爵主张对外采取温和政策。

费尔南多六世于1759年去世,其子因病无法继承王位。这样,菲利普五世与其第二任妻子所生的儿子卡洛斯三世便成了西班牙国王。

卡洛斯三世在西班牙是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任期内的西班牙在“七年战争”中损失惨重。这“震惊了整个西班牙朝野,西班牙清楚地认识到他的盟友法国已经不再是欧洲第一强国。”卡洛斯三世于1788年去世,此后的西班牙陷入了一个长久的混乱时期。

大混乱时期的波旁王朝

波旁王朝将统治法国的经验带到西班牙,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并在卡洛斯三世时期达到了巅峰。改革内容包括:兴办工业、聘请外国技术专家、取消畜牧业者行会特权、鼓励殖民、限制教会权力、成立殖民地总督辖区、引入监证官制度、建立民兵制度并赋予民兵“军人特权”等。

改革导致西班牙的殖民地经济飞速发展,但波旁王朝原先在法国推行的贿官制度也被原样地纳入到了西班牙的官僚体系中,这直接导致了王室收入的降低。

波旁王朝的君主们还相继取消了各个封建小朝廷,如阿拉贡、瓦连西亚等,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海军事业。1788年,卡洛斯三世去世,卡洛斯四世继位。

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对西班牙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西班牙下层民众也希望推翻统治本国的波旁王朝,街头游行和集会不断举行。这表明,西班牙波旁王室像在法国一样,赖以生存和统治的权威性已经开始丧失。

社会变革的呼声四起,何塞·曼尼亚诺、彼得罗·阿朗达等呼吁改革的人士层出不穷。当墨西哥独立战争和由拿破仑引起的“半岛战争”交替爆发时,西班牙波旁王朝进入了一个大混乱的时期。卡洛斯四世对法国的入侵采取了绥靖政策,但拿破仑的目的是控制整个西班牙。

1808年,法军直逼马德里,西班牙首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骚乱。为了保护自己的性命和波旁家族的安全,卡洛斯四世于宣布退位,其子费迪南七世继位。然而,马德里最终沦陷,包括费迪南七世和卡洛斯四世在内的所有西班牙波旁王室成员几乎全部被软禁,成为了拿破仑的阶下囚。

马克思对这次“半岛战争”评价说:“当时多亏了拿破仑,国家摆脱了国王、王室和王国政府。这样一来,那些在相反情况下会阻碍西班牙人民表现自己的天生毅力的枷锁被打碎了。”史学家孔纳尔也认为,半岛战争对西班牙来说是一个震荡的阶段,同时也促使西班牙成为了一个现代国家。

在半岛战争中,西班牙政府军表现不力,各种游击队则纷纷出现,从而为西班牙的革命和改革培育了人才,如里埃哥、马丁·迪亚士等。

1810年,西班牙尚未被法军占领的各省代表在伽蔕斯集会,正式出台了《1812年宪法》。该宪法提出国家主权来自于人民,立法权归国会和国王所共同享有,国王有审定和否决法律的权力,但“未经国会同意,国王不得直接或间接征税。国王不得剥夺任何人的自由,不得向任何人强加刑罚。”

被拿破仑囚禁的费迪南七世被放回了西班牙后,拒绝承认《1812年宪法》。1820年,拉斐尔·里埃戈发动军事政变,费迪南七世被迫让步。1823年,费迪南七世再次宣布废除《1812年宪法》,开始了复辟时期的统治。

费迪南七世于1833年去世,因为王位继承问题,西班牙爆发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卡洛斯战争。此后,西班牙在政治上十分混乱,出现了所谓的温和派与进步派。

两者都主张立宪主义,但最大的区别在于:温和派主张将王权与议会相结合,也就是说并不完全抛弃王室权力,而进步派是真正的立宪主义。在温和派背后则有伊莎贝拉二和国民卫队的支持。

1837年,温和派与进步派达成一致,颁布了《1837年王国宪法》,规定国会与国王共同享有国家的立法权,一院制的国会被改为参众两院制,众议员直选,参议院由各省推荐产生,国王可以终止国会并有权解散众议院。

这样,西班牙的政权又重新纳入到了王室和资产阶级之手。此后,又颁布了《1845年王国宪法》,另有未公布的《1856年王国宪法》。后者是由当时的民主党和进步派政变后共同颁布的,但因进步派逐渐倒向皇室而搁置。在这一时期,西班牙的政局十分混乱,政府更迭异常频繁。

“从1843年到1868年,伊莎贝拉二世亲政,这段时期的宫廷阴谋和政变革命层出不穷,西班牙在25年中更换了34届政府,形形色色的佞臣集团纷纷上台执政。”

1868年,胡安·普里姆发动政变,西班牙议会于次年颁布《1869年王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主权和三权分立的原则,国王不再拥有立法权,但他在其他方面(诸如战争的决定、解散国会等)仍拥有广泛的权力。

从阿方索十二世至胡安·卡洛斯一世时期的波旁王朝

阿方索十二世

1868年,伊莎贝拉二世女皇因国内政变逃亡到法国,投靠了拿破仑三世的妻子尤金妮。伊莎贝拉二世原本就经历了一场政治联姻,于1846年与弗朗西斯科成婚。

弗朗西斯科拥有法国波旁王室和西班牙波旁王室的双重贵族血统,以卡迪滋公爵而闻名。他们生育了两个女儿,即伊莎贝拉公主和尤金妮亚公主。他们的儿子阿方索十二世于1857年出生,有人认为他是伊莎贝拉女皇和一位军官的私生子。

1873年2月,西班牙召开了参众两院议会,以256票对32票的绝对优势决定废除君主制。西班牙第一共和国宣告成立,但它存在的时间不到两年,其间更换了五届政府,还爆发了多起军事政变。次年,加泰罗尼亚总督宣布支持君主制,第一共和国随之而终。此后,西班牙掀起了一股复辟君主制的浪潮。

伊莎贝拉二世在巴黎宣布退位。阿方索十二世发表声明表示愿意承担君主之责,获得了大量民众和军队的支持。阿方索十二世正式登基后,恢复了波旁王朝的统治。

他在位时间很短,只有11年,其间制定了《1876年宪法》。该宪法将1845年宪法和1869年宪法结合起来,取消了三权分立体制,但国王的权力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这部宪法施行至1931年,为当时西班牙的政治稳定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波旁王朝恢复时期的胡安亲王

阿方索十三世之后时期的王位继承问题充满着戏剧性的色彩。阿方索十三世的长子——阿方索·阿斯图里亚斯亲王患有血友病,健康状况不佳。他宣布放弃王位的继承权,以期父亲同意他与出身富有家庭的埃德尔米拉·桑佩德罗-洛巴托结婚。

而阿方索十三世的次子海梅在他哥哥宣布放弃王位继承权后的第10天也宣布放弃王位继承权;阿方索十三世的四子冈萨罗则在同年夏季发生车祸并死于大量出血。

这样一来,王位继承的责任就落在了胡安·卡洛斯一世的父亲胡安·卡洛斯·德雷蕯·西尔维斯特·阿方索·德·波旁亲王的肩上。胡安亲王曾在英国皇家海军企业号和铁公爵号巡洋舰上服役。其叔叔——英王乔治五世授予了他皇家海军荣誉副官的称号。

然而,阿方索十三世当时最担心的是胡安亲王的婚姻问题,如果要顺利地成为王位继承人,贵庶通婚是不可避免的。当阿方索十三世得知他的儿子与玛利亚·马赛迪斯公主坠入爱河时十分欣慰,因为该公主同时拥有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奥地利的皇室血统。于是,阿方索十三世安排他俩于1935年10月12日成婚。

结语

西方国家的史学家指出:“一个国王的历史,即是一个国家的历史。”纵观历史,波旁王室贵族从罗贝坦时期发展至今,经历的时间跨度可谓千年有余,血脉地延续在此构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在这漫长的岁月当中,波旁王室贵族经历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加洛林帝国的崩溃、卡佩王朝的建立、十字军的建立、布文战役的爆发、百年战争的进行、大瘟疫的流行、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战争、法国大革命、西班牙革命与弗朗哥的独裁等等。

这种深厚的历史积淀使得波旁王室具有了一种代表性,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精神,是一个民族凝聚与团结的最高象征。这也直接造就了波旁王室在近代史以来所一直拥有的权威性。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