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过度陪写作业弊大于利,专家建议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26:5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过度陪写作业弊大于利,专家建议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真是一场噩梦,前一秒母慈子孝,后一秒鸡飞狗跳。” “一会要喝水,一会要上厕所,就是没心思在作业本上。” “写字磨磨蹭蹭的,真是恨不得替他写。”
这些场景是不是很熟悉?连德艺双馨的巨星刘德华也面临着同样的困扰。在陪女儿刘向蕙上网课期间,他也会情绪失控:“有没有搞错啊?都这样了你还不懂?”
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如何才能正确地辅导孩子写作业,既不伤害亲子关系,又能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毁掉”一个孩子的内驱力,从陪他写作业开始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的兴趣。”
在现实中,许多家长辅导作业时,都会对正确答案过度关注,从而忽视了对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看过这样一则新闻报道:
湖北省英山县,一位家长在陪伴孩子写作业时情绪失控,动手打了孩子。
原因是孩子作业错误太多,并且没有掌握解题方法。
家长的冲动导致孩子产生强烈的不满,甚至扬言“不想活了”,一气之下跑出了家门。
随后家长找了一个多小时都没找到,考虑到自己家附近有一条河,家长十分担心孩子的安全,于是报警求助。
通过查询监控以及大家的搜寻,终于在附近的滨河公园找到了正在哭泣的孩子。
孩子情绪激动,民警随后对其进行了安抚教育,并批评了其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

家长的良苦用心毋庸置疑,但当我们急于想要答案时,也就剥夺了孩子探索未知的乐趣。
“保姆式”的辅导,看似尽心尽力,实则在无形中磨灭了孩子的内驱力。
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过:“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
而写作业时,家长长期无效陪伴,孩子会形成依赖心理,失去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学习不用催的孩子,原来是这样“管”出来的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约 65% 的家长在孩子学习期间感到极度焦虑,其中近 70% 的家长每天都会多次催促孩子。
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不惜放弃自己的时间、兴趣等,这种现象存在背后,是家庭教育的失衡。
2023年江西省的理科状元杨一鸣,因在理综和数学两个科目上获得了满分,高考表现出色被大家所熟知。
他的父母爱看书,经常待在图书馆,在这种耳濡目染之下,杨一鸣也养成了爱学习的好习惯。
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杨一鸣也会有一定压力,但他的父母不会过分焦虑与急切,更不会过度施压,而是与他共同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他攻克难题。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皮格马利翁定律:孩子的行为会受到家长的心理暗示作用。
当家长以积极、正面的眼光看待孩子时,孩子会感受到这种信任和期待,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相反,如果家长总是以挑剔、批评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就会逐渐失去自信,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教育好孩子,父母请学会“三要三不要”

陪孩子写作业,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为孩子保驾护航,用不好可能成为孩子前行的羁绊。
而作为家长,要用好这把双刃剑,学会“三要三不要”,做好孩子身边的“盟军”。

1、要鼓励教育:为孩子的内心注入“能量剂”
鼓励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哪怕一点小进步,也要给孩子正面的反馈和肯定。

2、要善于观察,成为孩子学习路上的“导航仪”
家长要留意孩子的坐姿,发现孩子弯腰驼背或者眼睛离作业本太近,要及时提醒;
还要观察孩子的情绪,若孩子眉头紧皱,对学习毫无规划,可以在作业完成后和孩子商讨:“以后先复习新知识,再按照难易程度来写作业,会不会更高效?”

3、要有效陪伴,编织孩子身边的“安心网”
陪伴孩子写作业要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
家长不要像监工一样紧紧盯着,而是在旁边默默陪伴,为孩子树立专注学习的榜样。

4、不要在旁边玩手机或看电视:竖起孩子专注的“防火墙”
电子产品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这种不平衡感会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抵触。

5、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较:尊重孩子发展的“独特性”
家长若是经常把孩子与他人比较,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不够好,永远活在别人的阴影下。

6、不要给孩子布置额外作业:避免给孩子造成“大压力”
学校布置的作业,已经足以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

教育,是在陪伴中见证孩子的点滴进步,是在欢笑与泪水中与他们共同成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