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阳明心学大会热议:王阳明与余姚的文化交融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28:1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阳明心学大会热议:王阳明与余姚的文化交融

近日,2024阳明心学大会在浙江宁波余姚市举办,以“阳明故里话古今 智汇余姚谋发展”为主题,聚焦产业创新、企业文化、数智发展等问题。活动邀请了专家学者、长三角企业代表等300余位嘉宾,共同探讨阳明心学的内涵和价值,挖掘其与现代企业家精神的契合点,推动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创新。

余姚是阳明心学的发源地,也是知行合一的实践场。余姚市委副书记、市长沃勇特表示,在“致良知”“立大志”等阳明思想的影响下,余姚人“崇德向善、创业创新”,形成了“品行天下、通济万家”的余姚企业家精神,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始终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此次活动将进一步加强研究和传播工作,让阳明心学成为助推企业发展,引领社会进步的精神和文化动能。

阳明心学的智慧与企业家在商业实践中的精神追求紧密相连。浙江省企业联合会、浙江省企业家协会会长汤黎路认为,在复杂多变的全球市场中,企业家精神体现了一种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特质,这既是一种能够敏锐洞察市场机会,将生产要素有效组合和配置,从而创造出经济价值的能力;又是敢于突破传统思维,不断寻找新的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来面对市场需求的能力;更是一种担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积极推进阳明文化的多元转化利用始终是余姚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余姚不仅修缮了中天阁,还建设姚江书院、王阳明纪念馆等文化地标,打造“阳明故里 智汇余姚”的城市地域品牌,定期举办阳明主题分享会、阳明文化沙龙、阳明研学游学等活动,开设余姚阳明文化旅游专线,努力将阳明文化融入小家电、陶瓷制品、农产品、旅游等优势产业,推动文化赋能余姚高质量发展。与会嘉宾普遍认为,从企业创新变革到城市文明建设,阳明文化正为余姚建设现代化美好活力“最名邑”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王阳明,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是吏部尚书王华之子,公元出生于余姚故居的瑞云楼,现在辟有王阳明故居纪念馆,位于余姚市龙泉山北麓,阳明西路以北的武胜门西侧,是余姚市的一处历史文化地标。

余姚市近年来弘扬阳明文化,2020年建成了阳明古镇,由府前路历史文化商业街区、武胜门阳明文化商业街区、龙泉山历史文化风貌区等三大板块组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创意文化等旅游业态为一体,特别是府前路历史文化商业街,“潮流汇聚的慢生活街区”,成为了余姚市的城市文化新地标。

阳明古镇旁边的姚江之上,通济桥横跨两岸,沟通余姚南北两城,又名舜江桥,是姚江上最长最高的古桥,被誉为“浙东第一桥”。通济桥始建于北宋仁宗赵祯庆历年间,原为木桥,初名德惠桥,后改名为虹桥。元至顺三年,即公元1332年,改建成了石砌三孔桥,定名为通济桥。现存之桥重建于清雍正七年至九年,即公元1729一1731年。2019年,通济桥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阳明的祖居地,两种说法不一致。余姚市大岚镇隐地龙潭村的隐地自然村,村内建有“王阳明祖居地纪念馆”,记录了王阳明的家世渊源。始迁祖王泽元,是两晋时期南迁的琅琊王氏王导的后裔,北宋仁宗时期从嵊州东林迁居阴地村,后裔分布附近各村。相距不远的上虞区陈溪乡达溪畔的虹溪村内,建有“王阳明先祖居住地陈列馆”,也记录了王阳明的家世渊源。宋代时,琅琊王氏后裔有一个叫王祜的人,从南京乌衣巷迁居开封,在自家庭院里种了三棵槐树,后代都自称“三槐王氏”。两宋之交,三槐王氏王彦洪随宋室迁余杭县仙宅界,绍熙初年,次子王补之知绍兴府事,与弟王辅之迁居上虞达溪畔。王补之的曾孙王季,迁居余姚秘图山隐地村,九世孙就是著名的王阳明。隐地龙潭村和虹溪村两个村庄对王阳明的家世介绍并不一致,但是这两地相距并不远,王阳明的祖居地在这一带确定无疑,并且远祖皆为琅琊王氏。

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寺成者,倡导“知行合一”,集立德、立行、立言于一身,言必行,行必果,“致良知”,是王阳明思想之精髓。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良知即天理,岂可因利益而丧失?

阳明心学的智慧历经五百年仍熠熠生辉,其在AI时代的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知行合一的决策方式、良知文化的培育等途径,心学智慧能够指导企业在AI浪潮中坚守人性的光辉,实现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共生。管理者应深入研读并实践阳明心学,以古鉴今,启迪未来,推动企业在AI时代迈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