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压胜钱到红包:压岁钱习俗的千年变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压胜钱到红包:压岁钱习俗的千年变迁

引用
新浪网
7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nmetal/2024-02-09/doc-inahmtca5799749.shtml
2.
https://bk.taobao.com/k/yasuiqian_1257/f4154e2054a50dddf4ce073330211d08.html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QPIE13P0553FV3Z.html
4.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402100018.aspx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5%95%E9%A4%AE
6.
https://health.tvbs.com.tw/life/344990
7.
http://www.fzlj.gov.cn/suc/login/logout?redirtUrl=http://www.fzlj.gov.cn/xjwz/zjlj/gslj/fsmq/201707/t20170705_1228826.htm

“祟”是一种传说中的妖怪,每到大年三十晚上,“祟”就会出来害小孩。为了保护孩子们,古人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红纸包八枚铜钱放在孩子的枕头旁。据说,这些铜钱能发出闪光,把“祟”吓跑。这个习俗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压岁钱。

压岁钱的习俗可以追溯到汉代的压胜钱,或称厌胜钱。“厌胜”一词最早出现于《后汉书》,“因巫言欲作蛊道祝诅,以菟为厌胜之术。”也就是说,压胜钱最初的含义是帮助人们祈福辟邪。可以看出,古时候的人们认为钱币具有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佩戴压胜钱便可驱邪纳福。

中国古代的压胜钱也称花钱,鉴于祈福辟邪的属性,它们的样式花纹极为丰富,可以分为神仙故事、瑞兽与花草、吉祥纹饰、吉语几大类。在大大小小的方孔圆钱或圆孔圆钱中,各式纹样常用浅浮雕或减地平雕的方式呈现。

到了唐代,人们将春节这天视作立春日,当时民间尚未有春节拜年的习俗,不过宫内,春日散钱之风盛行,这大概是压岁钱与春节相融合的开端。此外,自唐代起,长辈赐予孩童祝福钱币也颇为流行。《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提到:“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得洗儿金银钱。”这些钱币饱含了亲友长者对下一代深沉的爱。不过那时,各色别致的压胜钱还不具备大众意义上的流通功能,得到压胜钱的孩子是不能直接将它拿来花的。

在宋代以后,春日散钱和洗儿钱的风俗混在一起,逐渐演变成给孩子压岁钱的习俗,并且在宋代压岁钱也开始具备了一定的流通功能。彼时,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使得白银的开采量逐渐增加,银币开始成为当时法定货币的一种,在民间和官方普遍使用。宋代孩童们往往也能获得银币当压岁钱,它也就开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钱”了。当然,当时的压岁钱还是脱不开礼仪性质,真拿出来花的人还是少数。因为那时,春节被正式确定为正月初一,长辈们在此日给晚辈压岁钱已成为民间习俗。无论南北,以红线和钱币串成的压岁钱可是家长给孩子的护身符,谁舍得花呢?

到了明清时期,给压岁钱这一风俗变得更加浓烈而丰富。乾隆二十五年《潍县志》中提到:“除夕,以钱银分给子孙,谓之‘守岁’。”道光二十六年《招远县志》还曾写明:“家长集群子弟为‘守岁宴’。稚子则饼饵啖之,人予以‘守岁钱’。”《除夕竹枝词》中也曾说:“孩子争相压岁钱,红头绳结挂胸前。”这些地方志和诗词正是压岁钱大受欢迎的真实写照。清代甚至还衍生出了压岁周边产品——压胜钱墨。嘉庆年间,安徽名家程丽仲将一块墨锭制成了压胜钱的样子,墨主体为长方形,上面卧着圆雕盘龙,正面还压印阳起的龙、虎、螭、龟,托起一趺坐的仙人,仙人两侧各立一持花童子,十分精美。

现如今,不论年岁如何,每一位小辈都期待着春节期间能收到长辈的红包。压岁钱是中华礼俗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也是中华传统祈福辟邪思想的集中体现。从汉代至今,以压岁钱为代表的压胜钱在中华祈福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多姿多彩的花纹、形制等,演绎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

与如今压岁钱的流通功能不同,古代的压岁钱更多是象征性的钱,是为了赏玩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辟邪品。它们承担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历经岁月洗礼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成为了春节的特殊文化符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