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鹦鹉鱼养殖指南:从环境到疾病防治全攻略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47:2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鹦鹉鱼养殖指南:从环境到疾病防治全攻略


鹦鹉鱼,又称为鹦嘴鱼,是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热带鱼类。它们因色彩艳丽,嘴型酷似鹦鹉嘴型而得名。鹦鹉鱼体长而深,头圆钝,体色鲜艳,鳞片大。其腭齿硬化演变为鹦鹉嘴状,用以从珊瑚礁上刮食藻类和珊瑚的软质部分,牙齿坚硬,能够在珊瑚上留下显著的啄食痕迹。

鹦鹉鱼的养殖方法

  1. 提供合适的生活空间:以804050的鱼缸为例,可以养殖12到15条鹦鹉鱼。
  2. 控制水温:鹦鹉鱼适宜的水温范围为21度35度,最佳水温为2530℃。鹦鹉鱼比较喜欢新水,每天应该尽可能换1/5的新水。如果水质弱酸性而清爽,就不要经常换水。由于遗传基因的因素,鹦鹉鱼的呼吸系统是不够完备的,其功效也只有其他鱼类的一半, 所以鹦鹉需要水族箱中的溶解氧要高很多。
  3. 光照:每天3到4小时的光照即可,过多的光照会导致水质变绿、变浑,同时也会使鹦鹉鱼的颜色变白。
  4. 喂食:鹦鹉鱼性情温和,食量大,是杂食性鱼类。可以喂食红虫、丰年虾、面包虫、小鱼、水蚤、蚯蚓、颗粒等饲料。每天喂食2到3次,每次3分钟内吃完。吃不完的食物要及时捞出,以免影响水质。为了保证体色鲜艳,应经常投喂含有增红成分的饲料。鱼饲料最好选择大厂生产的产品,质量更有保障,也不容易污染水质。
  5. 换水:夏季每3到5天换掉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水,冬季可以适当延长换水周期,每周换一次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换水时新水和旧水的温差不能超过2度。由于自来水中含有对鱼有害的氯气,因此换水前需要将水静置2天以上,最好能让太阳暴晒。这样的水才是安全的,可以使用。
  6. 保持恒定的水温:鹦鹉鱼是热带鱼,适合在22到24度的水温下生长。太高或太低的水温都不利于鱼的健康。
  7. 营造深色调的环境:可以在鱼缸背景使用深色纸张,或者在鱼缸底部铺设火山岩。这样的环境有助于鹦鹉鱼的颜色变得更加鲜艳。

常见疾病防治

  1. 白点病:通常由水温变化大或水质恶化引起,表现为鱼体出现小白点。可以通过使用甲基蓝药物进行治疗。
  2. 头洞病:鹦鹉鱼容易患上头洞病,表现为面部和鼻子周围有不规则的小洞,一般是细菌感染造成,初期加大换水,老三样的办法。如果不见好转,那就捞出来,吧脓挤出去在上些黄粉。
  3. 水霉病:初期症状为鱼体擦蹭缸体,后期会长出白色纤维状物质。建议使用老三样或甲基蓝药浴治疗。
  4. 烂鳃病:鱼体有腥臭味,鳃部粘液增多。一般由细菌感染引起,可使用老三样或呋喃西林治疗。
  5. 肠炎病:腹部明显变大,肛门外突红肿,有白便现象。通常由不干净的饲料引起,治疗方法是停食并使用老三样或诺氟沙星拌入饲料喂食。
  6. 寄生虫感染:表现为鱼体表面黏液增加,皮肤充血、发炎、溃烂。多数是由外界鱼类或饲料带入的寄生虫引起,可使用老三样或高锰酸钾(浓度不超过0.03%)浸泡治疗。

鹦鹉鱼变黑怎么办?


鹦鹉鱼变黑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了黑斑病。黑斑病的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和霉菌,它们寄生在鱼体的伤口和鱼卵上,是较常见的鱼病。

发病原因

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受到外伤或寄生虫使鱼的皮肤受伤后被霉菌孢子侵入从而感染。在捕捞、运输时小心一点不使鱼体受伤,放养新鱼的水族箱里可投放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的发生、投放活饵料时注意清洁消毒。水质保持清洁以隔绝水霉菌的生长。一般可以防止此病的发生。

症状和病变

鱼体长出“黑斑点”,呈灰白色,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同时病鱼食欲减退,最后死亡。一年四季皆会出现此病。

治疗方法

  1. 用食盐250克加小苏打250克混合液泼洒于100cmx55cmx45cm的鱼缸,坚持数次,效果显着。
  2. 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0.3克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数日后可见菌丝脱落。
  3. 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4. 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5. 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并且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和消灭水霉菌。

鹦鹉鱼变白怎么办?

变白的原因

  1. 色素问题:鹦鹉鱼在鱼贩那里被注射了色素,或者买来的鹦鹉鱼从小就是靠吃加了增红素的饲料才能变红的,买回来不使用有增红效果的饲料喂养,鹦鹉鱼的颜色也会慢慢变白。
  2. 水质不适:鹦鹉鱼需要弱酸性且硬度较低的水质。由于血鹦鹉先天有嘴部无法愈合的情况,鳃部呼吸能力会少一半。因此,鳃部的呼吸作用成了明显的“致命伤”!一旦鳃部受伤或是吸取氧气的过程不顺逐,会直接影响血鹦鹉的生理健康,体色会暂时性褪色。 因此,饲养血鹦鹉时需要较其他的鱼类多了维持更优良的水质和提供充足的氧气。
  3. 水质恶化:水质恶化也会导致鹦鹉鱼变白,所以养鹦鹉鱼尤其是要降低水中的溶解的养分,保持水质清洁,避免细菌大量滋生和引起鳃部疾病。
  4. 温差剧烈:血鹦鹉对温度相当“敏感”的鱼种,重点并不是在于鱼体对温度的适应性相当差,而是因为在低水温和水温变动剧烈的情况下,容易因为生理的反应而失去鲜艳的体色,更甚者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是斑纹。使用加温器提升水温在25~28℃的范围内,便可使鱼只呈现亮丽的体色和充满活力。而在低水温中生活久的鱼只不但健康状况差得可怜,且容易生病、死亡。

解决方案

  1. 如果仅仅是色素问题可以买些有增红效果的饲料投喂。
  2. 加粗盐,加新诺明,也有朋友用青霉素治疗过,据说效果不错。
  3. 发白的鹦鹉鱼不用单独养,因为其余的鱼已感染,只是体质不同。不要换水,只把自然蒸发掉的水补充进去,加的水温比缸里要稍高。
  4. 将水升温至30,增氧泵不要停,停止喂食。
  5. 及时到买鱼处咨询寻找方法,不要耽搁延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