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小学语文教材迎重大改革,阅读与思维能力培养成重点
全国小学语文教材迎重大改革,阅读与思维能力培养成重点
2024年秋季,全国小学语文教材迎来重大改革。此次改革基于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突出阅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新教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文”变“阅读”,突出阅读重要性
新教材将原有的“课文”单元统一更名为“阅读”单元,这一变化充分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对阅读能力的重视。以一年级上册为例,新增了《我爱我的祖国》《两件宝》等课文,同时删去了《画》《大小多少》等篇目。这种结构调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选文大幅调整,优化内容结构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新教材对选文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例如,二年级上册用《彩虹》替换了《曹冲称象》,三年级新增了《犟龟》《香港,璀璨的明珠》等课文,四年级则引入了《田忌赛马》《长城》等篇目。这些变化不仅丰富了教材内容,也更好地适应了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需求。
口语交际与习作单元调整
新教材将“口语交际”栏目移入语文园地,并在一、二年级增加了口语交际单元的数量。同时,各年级的习作单元也进行了重新调整,如三年级的第二、三、四单元习作进行了对调,五年级更换了三个单元的习作主题。这些变化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增加数字注释,注重学习方法
新教材还在部分课文旁增加了数字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设计体现了教材对学习方法的重视,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思考和探究。
改革背景与目的
此次教材改革是基于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其文化自信、语言应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
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指出,新教材的主要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文有少数增删,增强时代性;二是栏目减少,拼音识字适当降低难度。他特别强调,这次修订并非重编,变化幅度并不大,教师和家长无需过度担忧。
专家解读与教师反馈
面对新教材,教师们普遍感到有挑战性。教育专家鲁子问教授建议,教师应做好以下准备:理解教材更新的必要性,更新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知识,提升教学设计能力,以及调整教学方法。他指出,新教材对教师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适应这些变化。
正确看待改革
温儒敏教授还针对社会上的一些误解进行了澄清。他强调,新教材并没有出现所谓的“大变动”或“大语文”“大任务”等概念。对于“古诗文背诵篇目从14篇猛增到72篇”的说法,温教授解释道,这一变化主要集中在高中阶段,而小学语文教材实际上增加了古诗文篇目,因为“小学生记忆力好,可多背诵,打好底子”。
结语
此次小学语文教材改革,是教育部门在新时代背景下,为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采取的重要举措。面对改革带来的挑战,教师、学生和家长应保持积极态度,共同努力,以更好地适应新教材的要求,实现语文教育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