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博物馆特展揭秘北魏至隋朝文化交融
南京市博物馆特展揭秘北魏至隋朝文化交融
7月24日,“新的融合——南北朝历史文化特展”在南京市博物馆开幕,这是南京首次举办以南北朝历史发展与文化交流互动为主题的大型展。展览通过302件(套)珍贵文物,展示了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与变迁。展品包括南朝铜弩机、北魏釉陶鸡冠帽骑马俑等,生动展现了这一时期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价值。展览分为“南北并峙、胡汉融合、中外交流”三个部分,展示了南北朝时期各民族文化在华夏认同下相互交融,形成隋唐多民族国家开放统一的精神基础。
南北并峙:从对抗到融合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南北政权长期并立对峙局面的历史时期。军事对抗、权力争斗是这一时代的注脚,伴随而来的是地理的分隔、政权的分裂和文化的冲突。然而,这种激烈的冲突中蕴涵着促进南北融合、走向统一的巨大力量。
南朝· 铜弩机
南京秦淮河出土
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此件弩机是一种大型的特殊弩,称为床弩。使用时将一张或几张弓安装在弩床(即发射台)上,绞动后部的轮轴合力发射,射程远,威力强大。《宋书》《南史》等文献中记载,“神锋弩”在都城南京的城防战中极为重要。
胡汉融合: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南北朝时期,胡汉关系深刻地镶嵌到南北关系之中,二者密不可分。经过长期冲突、对抗,各民族之间逐渐磨合并互相影响、走向融合。在南北人群的交流、互动中,最终形成“中华”这一新的民族认同。
北魏· 釉陶鸡冠帽骑马俑
司马金龙墓出土
大同市博物馆藏
重骑兵在中古时期战争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地位。他们在拓跋焘统一北方、饮马长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甲骑具装俑是十六国及北朝时期墓葬中最具时代特色的一类俑。
中外交流:丝绸之路的文明互鉴
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需要不断吸取外来优秀文化和精神力量。南北朝时期是丝绸之路上不同民族与部族迁徙辗转、互动交融的时期。通过贸易往来与宗教传播,中华大地不断发现着新世界,世界的文化也逐渐融入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
南朝宋· 玻璃碗
江苏句容春城南朝墓出土
句容市博物馆藏
该玻璃杯具有典型的萨珊玻璃风格,应为来自萨珊王朝的舶来品。南京、镇江一带出土进口玻璃器中尤以此器最为完整和精美,为研究南北朝时期中外交往交流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北齐· 青釉兽面纹尊
山西太原王郭村娄睿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此器运用贴花装饰技法,器盖、器身等处大量使用莲花等佛教元素的纹饰,反映了当时佛教的流行。
这场以“新的融合”为主题的南北朝历史文化展览,是努力学思践悟中华文明特性,生动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厚度、文明广度、精神高度和现实温度的一次探索。希望通过展览,更深层次地增强人们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展览将持续到12月份。展览地点在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多功能展厅,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9:00—18:00(16:30停止售票),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