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贴门神,你家选谁护航?
春节贴门神,你家选谁护航?
随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准备过节。贴门神和福字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人的关爱。门神通常是秦琼和尉迟恭这两位英勇的武将,他们手持兵器,威风凛凛,守护家宅平安。福字则代表着迎祥纳福,倒贴福字寓意“福到了”。今年春节,你家会选择哪位门神来护航呢?快来分享你的选择吧!
门神的前世今生
门神在民间信仰中为专司门户守卫之神,旧时人家贴于门户之上,以辟邪驱鬼,攘灾迎福。门神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庶物崇拜和鬼神崇拜,在周代就已经有祭门的风俗,据《礼记·祭法》载,门祀为大夫三祀之一。至汉代,才出现具体的形象和称呼,分别叫神荼和郁垒。之后门神信仰广泛流行,其种类也越加繁多,有神话人物、朝中勇士等,因时因地,各有不同。同时,门神又分为文武两类,武门神为武将形象,如秦琼、尉迟恭等。而文门神则作文官打扮,仅为祈福之用,并无司门户守卫之责,如天官、刘海蟾等。在抗日时期,中国美术工作者创作了大量的“抗战门神”用于抗日宣传。
秦琼尉迟恭:从战神到门神
说到门神,最著名的莫过于秦琼和尉迟恭了。秦琼,字叔宝,山东济南人。在李渊父子推翻隋炀帝的战争中,好汉秦琼立下汗马功劳。唐朝建立后,唐太宗李世民念秦琼忠勇双全,封他为“护国公”。当年的国公府,就建在现在的济南市西门附近的五龙潭。忠孝义勇信,涵盖了秦琼的一生,成就了“山东好汉”的美名。而秦琼呢,也被列为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秦琼和尉迟恭成为门神,源于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夜晚常被恶梦困扰,难以安眠。有大臣建议,让秦琼和尉迟恭两位武将守卫宫门。果然,两位武将站岗后,李世民的噩梦消失了。但考虑到两位武将日夜守卫太过辛苦,李世民便命画师绘制他们的画像,悬挂在宫门上。从此,秦琼和尉迟恭便成了民间广为尊奉的门神。
现代人为什么还要贴门神?
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人们已经不再相信门神能真正驱鬼避邪。那么,现代人为什么还要贴门神呢?
首先,门神作为传统文化的象征,承载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孝悌忠信的孝道文化。贴门神,是对祖先的敬仰,是对孝道文化的传承。其次,门神的形象威武雄壮,象征着力量与正义。贴门神,寄托着人们对平安、和谐生活的向往。最后,门神画作为一门独特的民间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贴门神,也是对传统艺术的欣赏与传承。
贴门神的讲究
虽然现代人贴门神更多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审美追求,但一些传统习俗还是值得我们了解和尊重的。
- 时间:一般在除夕夜贴门神,最佳时间是日落后,年夜饭之前。
- 对称:门神不能贴反,左右两边要对齐,脸要相对,兵器相对门中间,寓意同心协力。
- 尊重:换下来的旧门神不能随意丢弃,按照习俗最好应当在干净处烧掉。
- 选择:武门神通常贴在外大门,文官门神适合堂屋或厢房门,祈福门神则多用于内室。
门神文化的新时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门神文化已经超越了简单的驱邪避鬼,成为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符号。它寄托着人们对家庭平安的祈愿,传递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的孝道文化,也承载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孝悌忠信的孝道文化。贴门神,是对祖先的敬仰,是对孝道文化的传承。同时,门神画作为一门独特的民间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贴门神,也是对传统艺术的欣赏与传承。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样的传统文化来提醒我们:无论世界如何变化,对家的守护和对平安的祈愿,永远是人类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所以,不妨在今年春节,为你的家门挑选一副心仪的门神吧!让这份传承千年的文化,继续守护我们的家园,传递我们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