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航空学院牵手临沂,低空经济成地方发展新引擎
山东航空学院牵手临沂,低空经济成地方发展新引擎
近日,山东航空学院与临沂市、沂水县就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合作洽谈。山东航空学院以其航空专业的特色办学,为低空经济、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通过校地企合作,临沂市正加速发展低空经济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提升了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还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低空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以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与空域、市场等要素相互作用,具有产业链长、辐射范围广的特点。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全国两会将“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凸显了低空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日前发布的2024年度前沿热点词中,“低空经济”位列其中。
低空经济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以及综合服务四个方面,横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根据产品类型不同,又可分为通用航空、无人机、eVTOL三个产业形态。全球低空经济发展经历早期应用探索阶段和规范化发展阶段。2010年,中国正式提出“低空经济”的概念,相关部委按各自管理职责构建从监管到产业的体系化政策,规范低空行业各项管理要求。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国家发展规划,此后《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顶层政策相继实施,标志着低空经济发展步入“有法可依”阶段。2023年,低空经济被提升至战略性新兴产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发文指出,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为5059.5亿元,增速为33.8%。其中,中国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产业规模达9.8亿元,同比增长77.3%。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前11个月中国无人机出口金额达到16.64亿美元。2024年上半年新注册无人机近60.8万架,持有现行有效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的无人机企业总数超1.4万家。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29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纳入了2024年政府工作规划。
校地企合作:低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10月22日,驻临沂市省派工作队牵头负责人,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党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陈金秀,沂水县委副书记(挂职)王子强等一行 15 人来我校考察交流。校地企合作洽谈会在砺学报告厅举行,我校党委书记李长海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委员、副校长宫新军,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王同印出席会议。宫新军主持会议。李长海对陈金秀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从办学历史、应用型大学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航空航天办学、社会服务等方面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他指出,学校紧密对接交通强国国家战略、新质生产力发展亟需和省、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聚焦学校航空办学特色服务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能力,为低空经济、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希望,校地企三方以此次洽谈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与沟通,适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校地企合作新模式,在共建通用航空与低空经济研究院、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园、共用优质航空科普资源、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强化人才共育共享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在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走在前,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陈金秀对我校近年来取得的突出办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她希望,校地企三方聚焦“政产学研用”有机融合,积极需求合作契合点,打造低空经济发展新引擎,探索低空经济发展新领域,开拓低空经济新赛道,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更多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王子强对我校大力关心支持沂水县经济社会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沂水县将进一步加强与我校的交流与合作,签署并落实校地企战略合作协议,办好通用航空与低空经济研究院、低空经济产业园,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会上,沂水经济开发区负责人介绍了校地企战略合作协议筹备情况。沂水县委组织部、泉庄镇、山东空天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负责人与我校飞行学院、航空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负责人围绕服务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会前,陈金秀一行先后参观了我校飞行学院、乘务学院、机场学院和航空工程学院。我校办公室、发展规划处、合作发展处、飞行学院、航空工程学院、机场学院、乘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负责人参加了相关活动。
此次合作洽谈会的举行,标志着山东航空学院与临沂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双方将围绕共建通用航空与低空经济研究院、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园、共用优质航空科普资源、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强化人才共育共享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这一合作模式不仅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还将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未来展望:低空经济引领临沂发展新航向
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的拓展。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具有垂直起降无需机场、智能化程度高、成本低、维护简便、安全性高等优势,是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的重要解决方案。与传统直升机相比,eVTOL采用纯电驱动,噪音更低,性价比更高,更加环保,且不需要跑道即可实现垂直起降。这些特点使其成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的理想选择。
全球范围内,eVTOL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期。截至2024年3月,全球共有300家公司致力于开发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中国在eVTOL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2024年5月22日,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发布了《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起降场技术要求》团体标准。2024年6月,西北工业大学成功发布最新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研究成果,这是中国首个完成样机飞行试验的全倾转旋翼eVTOL飞行器。2024年7月11日,载人飞碟eVTOL在深圳市盐田区大梅沙海滨公园实现首飞。同年11月29日,峰飞航空的2吨级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在日本冈山成功首飞,完成了中国吨级以上eVTOL在日本的首次飞行。
在低空数字化管理方面,5G-A技术的应用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5G-A通信基站具备类似雷达的感知功能,能够根据终端与各基站之间的距离信息计算终端位置,实现对飞行器的实时监视。2024年被誉为“5G-A商用元年”,低空经济与5G-A技术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彼此的发展。然而,低空经济的数字化管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无人机低空飞行的精准管理、跨部门数据壁垒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推动应用场景创新,加强制度规划,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并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
低空经济作为临沂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通过与山东航空学院的深度合作,临沂市不仅能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还能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力。随着低空经济的不断发展,临沂市有望在这一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