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岚团队揭秘氯胺酮抗抑郁新机制,为抑郁症治疗带来新希望
胡海岚团队揭秘氯胺酮抗抑郁新机制,为抑郁症治疗带来新希望
近日,浙江大学胡海岚团队在抑郁症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最新发表在《科学》杂志的研究揭示了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具体机制,为开发更安全、更有效的抗抑郁药物提供了重要线索。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核心症状包括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自责自罪、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疲劳感增加等。传统抗抑郁药物主要针对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但起效缓慢,且对部分患者效果不佳。近年来,氯胺酮因其快速抗抑郁作用而备受关注。
胡海岚团队的研究发现,氯胺酮通过抑制大脑中的外侧缰核(LHb)神经元中的NMDA受体来实现快速抗抑郁效果。外侧缰核被称为大脑中的“反奖赏中心”,在抑郁症患者中,这个区域的神经元会过度活跃,抑制与奖赏相关的多巴胺神经元,导致快感缺失和行为绝望。氯胺酮能够阻断外侧缰核神经元的簇状放电,这种放电模式类似于机关枪的连续射击,从而恢复大脑的正常功能。
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氯胺酮快速起效的机制,还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胡海岚团队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抑制作用具有脑区特异性,主要在外侧缰核中发挥作用,而在其他脑区如海马体中则无明显影响。这种区域特异性效应依赖于氯胺酮作为通道阻滞剂的使用依赖性、局部神经活动以及NMDARs的突触外储存池的大小。
胡海岚团队的这一突破性研究再次证明了他们在抑郁症领域的领先地位。近年来,该团队在情绪及社会行为的神经编码和调控机制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成果。他们不仅揭示了抑郁症发病的核心脑机制,还为创新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一基础研究的突破也迅速转化为临床应用。目前,盐酸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已在医疗机构中用于治疗伴有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这种新型药物治疗方案为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同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脑刺激疗法,也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胡海岚团队的这一系列研究成果不仅为抑郁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物问世,为抑郁症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