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探访邯郸必打卡:武灵丛台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51:5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探访邯郸必打卡:武灵丛台

武灵丛台,这座始建于战国时期的古老建筑,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依然屹立在邯郸市的中心,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兴衰变迁。作为邯郸的象征,武灵丛台不仅是一座历史建筑,更是一段辉煌历史的缩影。

01

历史渊源:赵武灵王的雄才大略

武灵丛台始建于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赵雍时期(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9年),是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古称“武灵丛台”。颜师古《汉书注》称,因楼榭台阁众多而“连聚非一”,故名“丛台”。台上原有天桥、雪洞、花苑、妆阁诸景,结构严谨,装饰美妙,曾名扬列国。

赵武灵王赵雍建筑丛台的目的,是为了观看歌舞和军事操演。战国前期,赵国在七雄中国力不强,赵武灵王赵雍即位后,决心使国家强盛起来。当时北方少数民族被称为“胡人”,他们身穿窄衣,以能征善战著称,赵武灵王赵雍遂让赵国上下都改穿胡服,勤练兵马,终于使赵国成为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秦争衡天下的军事强国。

02

建筑特色:千年古台的雄伟壮观

现存古丛台,重修于清代同治年间,是一个方圆1100多平方米,高28米的三层青砖高台。第一层南北各开一门,南门高阶上一碑赫然耸立,为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于1961年游丛台时所写的七律。甬道右侧的台墙上还嵌有“滏流东渐,紫气西来”的古体大字。丛台的第一层是个院落。院内坐北朝南的亭屋叫“武灵馆”,西屋为“如意轩”,院中间有“回澜亭”,为1931年增设。院内台壁上嵌有进士王韵泉和举人李少安分别画的“梅”“兰”石碣。

从北门沿着用砖和条石铺成的踏道,步步登高跨过门槛,迎门而立的碑刻,正面刻有清代乾隆皇帝《登丛台》的一首律诗,背面是他的古风《邯郸行》词。

第二层台面距地表7米,东西59米,南北80米,其中向南突出一段长40米,宽10米,为明代城墙残段。台北有5间大屋,名“武灵馆”,是纪念武灵王的建筑。室前的小亭为“回澜亭”,建于1931年,台面周围台墙镶嵌有许多碑碣。其中,清末进士王琴堂的梅花刻石与举人李世昌的兰花石碣倍受游人赞扬。丛台的二层坐北朝南的圆拱门门楣上,写有“武灵丛台”四个古体黑字,门里边还刻有“夫妻南北,兄妹沾襟”的朱红大字,流传很久的“忠孝节义二度梅”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进圆拱门,有个建筑精美的小凉亭,红柱碧瓦,画栋雕梁,重檐兽角。再上三级台阶,推开红色雕花木门,进入约一间屋大小的方形亭间,面对古色古香的石桌、石墩,很像是撩袍端带的帝王将相刚刚离去。

台的最上一层,门额上题有“武灵丛台”几个大字,顶台呈圆形,直径19米,距地表13.5米,原是平台,俗称“武灵平台”。明嘉靖十三年始建亭于台上,取名“据胜亭”,其意是在防御上据此者胜。据胜亭圆拱门门楣上有“夫妻南北,兄妹沾襟”八个朱红大字,流传很广的“忠孝节义二度梅”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这个宣扬忠孝节义的故事,为游人平添了一段了解中国封建传统的趣话。

03

文化价值:诗人的足迹与墨客的笔触

台上之碑刻,保存了不少珍贵的诗句和手迹。从南门拾级而上,迎面一碑赫然耸立。为历史学家后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于1961年9月19日登丛台时所写的七律:

邯郸市内赵丛台,秋日登临曙色开。照黛妆楼遗废迹,射骑胡服思雄才。
太行阵地漳河外,烈士陵园滏水隈。现代经营基础厚,武安铁矿峰峰煤。

碑阴有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武灵丛台”,为冀南书法名人李鹤亭所书。

北门内的御碑,为乾隆皇帝南巡(1750年)经丛台时书写的七律《登丛台》:

传闻好事说丛台,胜日登临霁景开。丰岁人民多喜色,高楼赋咏谢雄才。
襟漳带沁真佳矣,雪洞天桥安在哉。烟树迷茫闾井富,为筹元气善滋培。

台之西侧,是《丛台集序》碑,为中华民国11年(1922年)陆军第十五混成旅参谋长何遂撰,邑人王琴堂书。文中记述了丛台历史悠久,名之来源与位置,修建概况及丛台之景点。

镶嵌在据胜亭台壁周围的碑碣,有明代张承仁的七律《登丛台》、清末进士王琴堂的梅花石刻、举人李世昌(少安)的画兰石刻等七方,其绘画、艺术也颇具独特风格。

《重修丛台记》碑,是中华民国21年(1932年)高桂滋在修建丛台竣工后立下的。文中赞扬了赵武灵王变胡服习骑射思欲奋发图强,一扫国人萎靡之习的尚武精神。并记述了增设台上建筑以及重修丛台的经过。碑文为高桂滋撰并书。字体端正大方,浑厚有力。此碑保存完好,已易址邯郸碑林内。

登丛台南门,右侧壁镶嵌着“滏流东渐,紫气西来”八字石刻。是民国11年(1922年)国民第二军军长关中胡景翼所书。

《赵武灵丛台遗址》碑,是明万历21年(1593年)立。碑阳镌有“赵武灵丛台遗址”七个楷书大字,上款为“直隶广平府邯郸县知县楚人邓云台”,下款为“万历癸巳岁孟秋之吉主薄永宁王所重同勒”。碑阴字迹风化,模糊不清,无法辨认。据有关人士回忆说,该碑原文大意是重修邯郸城记,追记修城事及四门名称。

邯郸,作为曾经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这座拥有超过3000年历史且不曾更名的城市,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还是众多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岑参、王昌龄、高适、白居易等众多诗人,都曾踏足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而“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也都曾在邯郸丛台游览怀古,留下诗词笔墨。

04

游览攻略: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新中国成立后,以武灵丛台为中心,修建了丛台公园。占地由原来的43亩,逐步扩充为360亩,其中水面占40亩。园中林木茂,百鸟争鸣,花草繁茂,湖水荡漾,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别具匠心。丛台公园,坐落于邯郸市区,是中国最早建设的大型历史文化公园。作为邯郸市的文化遗产,丛台公园的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园内有许多古建筑和景点,每一处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这些古迹不仅代表了邯郸市的历史,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和学者来到这里,感受历史的厚重,探索文化的深远。

丛台公园的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其先后被评为中国百家名园、中国国家重点公园、AAAA级旅游景区等多项荣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丛台公园的肯定,更是对邯郸市文化建设的肯定。

站在丛台之巅,俯瞰四周,美景尽收眼底。园内的湖泊、亭台、长廊等景观错落有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领略到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总的来说,丛台公园是邯郸市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无论是历史爱好者、文化探索者还是普通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惊喜和感动。

文:宋现彬

邯郸是河北省第三大城市,因邯山至此而尽得名。邯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和中国散文之城、太极之乡。旅游资源丰富,有多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景点景区、地方特产等。著名景点有龙行寺、娲皇宫、129师司令部旧址、武灵丛台、赵王城、学步桥、朝阳沟、京娘湖、邺城遗址、兰陵王墓等。

邯郸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两季是最佳旅游季节。游客可从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乘坐火车或长途汽车前往,交通便利。游览武灵丛台时,建议预留半天至一天的时间,以便充分欣赏其建筑之美,感受其文化内涵。此外,游客还可以顺便游览附近的赵王城遗址公园,进一步了解赵国的历史文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