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龙陵战役:宋希濂与付心德的英雄往事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20:5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龙陵战役:宋希濂与付心德的英雄往事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关键阶段。在滇西缅北战场上,一场决定性的战役正在悄然展开。龙陵,这个位于云南西部的小城,成为了中日两军争夺的焦点。龙陵县北接腾冲、西控芒市,是滇西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1942年日军入侵滇西地区后,修筑了一个防御体系。是日军重兵集结的地点。

01

三度攻城:龙陵战役的艰难历程

6月6日,中国远征军从第2军和第71军中抽出精锐部队,组成突击队,绕过松山侧翼直插龙陵,于6月6日兵分三路向驻守龙陵县城一线的日军发起了猛烈进攻,经过两个昼夜的激战,截断了龙陵与芒市之间的公路联系,并肃清了龙陵城外大部分据点中的据守之敌。

6月8日晨,第71军87、88两师主力部队开始向日军重兵防御的龙陵东南郊敌阵进击,力图抢占猛岭坡,日军也拚死抢夺被远征军攻占的阵地,异常激烈的战斗打成了拉锯战,猛岭坡阵地9次易主,第88师263团最终以团长傅碧人负重伤、全团士兵伤亡500多人为代价,直到下午5时才将该阵地完全攻克。此后两天中,远征军将士在猛岭坡大捷的鼓舞下,分路向龙陵城外的日军发起猛攻,87师攻克赧场、大坝、文笔坡和龙陵老城,克复龙陵以东的公路要点;88师攻克广林坡、老东坡、风吹坡、三关坡;新33师攻克云龙寺。

6月10日,龙陵城郊的所有高地都被远征军克复,三个师的士兵对城内日军重重围困,攻城在即,残余日军只得退回到城内坚固工事中负隅顽抗。 

在龙陵的核心据点即将失守时,周边日军立即组织大股力量增援,一心解龙陵之围。6月13日,正当远征军著手攻打龙陵县城之际,驻守腾冲的2000多名日军南进驰援龙陵,驻守芒市的1000多名日军也沿滇缅公路北上,驻守象滚塘的500多名日军也急速东进龙陵,同远征军发生了激战。在日军精锐部队大军压境的情况下,远征军第71军主力部队被敌军从中截断,腹背受敌的87师伤亡惨重、险遭覆没。迫于情势,远征军只得于16日退回到城郊一线,保存实力准备再战,远征军首攻龙陵因此功败垂成。

从6月16日夜起,驻守在龙陵县城附近各据点中的5000多名日军经常在坦克的掩护下,沿滇缅公路两侧向远征军发起突袭,双方伤亡都十分惨重。7月13日,第71军又集结了87师、88师、荣誉1师、新28师、新39师五个师的30000兵力,从东、北、南三面向龙陵县城一带的日军据点发起第二次围攻,再度占领了赧场、长岭岗、猛岭坡、广林坡、三关坡等日军阵地,控制了龙陵至芒市、腾冲的公路。但因松山尚未克复,各类军需物资无法通过滇缅公路运抵军中,造成围攻龙陵的部队给养困难,且日军为了尽快打通芒市至龙陵的公路,向龙陵增派了第56师团、第2师团主力15000多人,向远征军发动了疯狂反扑,在敌人炮火的猛烈攻击下,驻守龙陵城外的新39师所剩官兵不到百人,新37师也遭受重创,其死守阵地的117团3营将士全部殉国,不少阵地重新陷落敌手。因将士伤亡惨重,远征军只得于9月10日再度退回到龙陵城北近10公里的赧场一带堵击,第二次进击龙陵宣告失败。

9月中旬,中国远征军收复松山和腾冲,左、右两翼主力部队相继汇聚龙陵。8月22日,蒋介石将宋希濂调离龙陵到重庆受训,宋说“萧曾为武器分配与反攻部署等问题和我发生过争执,加上他喜欢人送礼,我不买帐,遂挟嫌报复,偷偷将我的名字列入受训名单”。。宋希濂职务由副总司令黄杰将军代理,远征军对围攻龙陵的战略进行了调整,一面进袭龙陵至芒市之间的交通阵地防止敌兵增援,一面集中了10个师的强大兵力,于10月29日向龙陵城区发动了第三次总攻。经过为期5天的激烈战斗,终于在11月3日将据守龙陵的日军大部歼灭,夺回了龙陵这个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塞。紧接其后,远征军派出第88师沿途追剿向芒市方向逃窜的残敌,连续攻克团坡、张金坡、南天门、放马桥一线的日军阵地。

11月11日,中国远征军收复龙陵。

02

宋希濂:运筹帷幄的指挥官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中,宋希濂将军的指挥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现。作为第11集团军总司令,他负责右翼攻击任务,直接指挥了龙陵战役。宋希濂在淞沪会战时就曾主动请缨参战,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在驻滇远征军中,他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指挥部队在龙陵战役中多次发起进攻。

宋希濂的指挥风格沉着冷静,善于把握战场态势。在第一次进攻受挫后,他及时调整战术,为第二次进攻创造了条件。尽管在第二次进攻中因日军增援而再次失利,但他并未气馁,而是积极准备第三次总攻。最终,在第三次进攻中,他指挥部队成功夺回龙陵,为滇西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03

付心德:亲述战场上的生死瞬间

付心德,这位110岁的抗战老兵,作为战地医官,亲眼目睹了无数英勇将士的牺牲。他的回忆录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战场细节。

在付心德的回忆中,李桂和高介军等勇士的事迹尤为感人。李桂,一个普通的士兵,在一次战斗中,为了掩护战友撤退,独自一人坚守阵地,最终壮烈牺牲。高介军则在一次夜袭中,带领小分队深入敌后,成功炸毁了日军的重要补给线,自己却在撤退时被敌军包围,英勇就义。

付心德还回忆起一次惨烈的战斗。当时,远征军正在攻打龙陵城外的一个日军据点。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士兵们一波接一波地冲锋,但日军的机枪火力异常凶猛,许多战士倒在了冲锋的路上。付心德和他的医疗队在后方紧急救治伤员,但伤员的数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付心德亲眼看到一位年轻的士兵,腹部中弹,肠子流了出来,但他仍然坚持要回到前线。付心德含泪为他包扎,但这位士兵最终还是在战场上牺牲了。

04

铭记历史:龙陵战役的意义

龙陵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一场战役。根据日方资料,日军第56师团与第2师团在滇西作战期间(1944年4月29日至1945年1月26日),共计死伤15,871人。扣除松山与腾冲方面的死伤且加上其他单位的伤亡者,日军在龙陵死伤约11,800名以上。

这场战役不仅扫除了日军在滇西的据点,还为后续的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龙陵的收复,标志着滇西战场的转折,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时,龙陵战役也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坚韧精神和不屈意志。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远征军将士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今天,当我们站在龙陵战役的遗址上,看着那些静静矗立的纪念碑,不禁感慨万千。这段历史,不仅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勇篇章,更是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的永恒警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