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下游活动市场迎来新变革
石油下游活动市场迎来新变革
2024年,全球石油下游活动市场规模已达到数十亿人民币,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将以较高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能源市场的活力,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主要参与者积极布局
在这一轮增长中,国际能源巨头和中国石化企业正积极布局,推动市场进一步发展。例如,BP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旨在进一步加强在成品油零售、石油和天然气/液化天然气贸易活动、船用燃料油销售和润滑油、上游合作方面的持续合作,并探索在能源转型领域的潜在合作机会。
重点细分市场潜力巨大
在石油下游活动的细分市场中,沥青润滑油和润滑脂、精制石油产品等领域的市场潜力尤为突出。以沥青市场为例,2024年国产沥青产量达2648万吨,同比减少538万吨或17%。尽管产量有所下降,但这一变化反映了市场结构的优化。2025年,随着大榭石化正式投产,沥青产能将增加75万吨至7988万吨。此外,2024年沥青全年消费量达2930万吨,同比减少约500万吨或14.6%,下降量主要在道路沥青消费。然而,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道路沥青需求仍值得期待,此外,防水沥青消费或也有一定的增量。
中国市场面临机遇与挑战
中国石油下游市场在复杂经济形势下展现出较强的韧性。2023年,规模以上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长8.4%,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的3.8个百分点。然而,行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1.1%,利润总额下降20.7%。这一数据反映出行业在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能源价格波动时的挑战。尽管如此,中国石油下游市场仍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的原油产量达到2.09亿吨,同比增长2.0%;天然气产量为2297.1亿立方米,增长5.8%,连续七年年增100亿立方米以上。原油加工量增长9.3%,达到7.35亿吨,成品油(包括汽油、柴油和煤油)产量增长16.5%。其中,柴油产量增长13.3%,汽油产量增长10.1%,煤油产量大幅增长68.3%。此外,乙烯产量增长6.0%,硫酸和烧碱的产量也分别增长了3.4%和3.5%,显示出化学品生产的稳步增长。
能源转型开启新篇章
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石油下游市场正迎来新的变革。中国石油石化行业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支柱型产业,正面临着从传统高耗能、高排放模式向绿色低碳发展的转型挑战。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在2025年前将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主要产品的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这一政策为石油石化行业的高效能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外,2022年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也进一步推动了炼油行业的节能降碳改造升级。
展望未来,石油下游市场将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传统能源企业正积极拥抱新能源,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也为石油下游企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在这一轮变革中,企业需要抓住绿色制造体系完善的机遇,以应对全球能源结构调整带来的新挑战和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