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4版专家共识发布,规范血培养操作提升感染诊断准确性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40:3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4版专家共识发布,规范血培养操作提升感染诊断准确性

血培养是诊断血液感染的重要手段,其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临床治疗决策。根据最新发布的《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4版)》,规范的操作流程和合理的采样时机是确保血培养结果可靠的关键。本文将详细解读血培养操作的最佳实践要点。

01

采样时机:把握最佳检测窗口

专家共识指出,血培养的最佳采样时机是在患者出现寒战或发热初期。此时,病原菌在血液中的浓度较高,有利于提高检出率。如果患者正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应在下一次用药前采集血样,以减少药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02

操作流程:严格遵守无菌规范

  1. 皮肤消毒:使用碘酊或碘伏对穿刺部位进行彻底消毒,待干后方可进行穿刺。消毒范围应大于穿刺区域,确保无菌操作。

  2. 培养瓶处理:用75%酒精擦拭培养瓶瓶塞,并晾干。瓶塞干燥后方可注入血液,避免因潮湿导致污染。

  3. 采血量要求

    • 成人:每套需氧和厌氧瓶各810ml,总采血量为1620ml。
    • 儿童:根据年龄调整采血量,通常为2~5ml。
  4. 标本送检:采血后应立即送检,若不能立即送检,需在室温下保存,切勿冷藏,以免影响病原菌的生长。

03

特殊情况:针对性采样策略

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特殊病例,可能需要多次采血,并采用针对性的培养方法。例如,对于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建议在24小时内采集3套血培养标本,每套间隔至少30分钟,以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

04

总结:规范操作是关键

血培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依赖于严格的采血流程和合适的采血时机。医护人员应遵循相关指南,确保操作规范,从而提高病原菌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培养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临床工作者应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最新操作规范,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