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药滥用成公共卫生隐患,专家提醒:这些情况不能随意用药
消炎药滥用成公共卫生隐患,专家提醒:这些情况不能随意用药
小张最近因脚踝扭伤前往药店购买消炎药。在药店,他原本想自行选择一些常用的消炎药,但药师的建议让他改变了主意。药师详细解释了消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并强调了滥用消炎药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这一经历让小张意识到,消炎药的使用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
近年来,消炎药滥用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许多人将消炎药视为普通止痛药,甚至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随意服用。这种行为不仅无法有效治疗疾病,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消炎药滥用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商平台成为人们购买药品的重要渠道。然而,这也为消炎药滥用提供了新的途径。一些电商平台的“在线问诊”服务流程过于简化,消费者只需填写简单问卷或与医生进行短暂沟通,即可获得处方药。这种做法存在诸多隐患:
- 医生难以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缺乏面对面的病史询问和必要的体格检查,容易导致误诊或不合理用药。
- 增加开具不必要药物的风险:部分平台对进驻商家的资质审核不严,个别商家通过模糊宣传或“健康咨询”等方式绕过处方限制,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捆绑销售。
- 误导消费者:一些平台的算法推荐和营销策略可能对缺乏医学知识的消费者造成误导,使他们错误地认为某些药物是治疗特定症状的首选。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通报,部分电商平台存在违规销售处方药的行为,包括资质审核不严、处方审核流于形式等问题。例如,2023年3月,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发现,作为电商平台进驻商家的御贝康大药房旗舰店,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
消炎药滥用的危害
耐药性的产生
滥用消炎药和抗生素会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耐药性是指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对药物的抵抗力增强,使得药物的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当病原体对药物产生耐药性时,治疗疾病的风险会增加,患者需要使用更高剂量或者更加强效的药物才能达到治疗效果,这无疑增加了药物的副作用和患者的健康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WHO)2020年的报告指出,抗生素耐药性被列为全球十大公共卫生威胁之一。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50年,抗生素耐药性可能导致全球每年1000万人死亡,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药物副作用
消炎药和抗生素都是 powerful drugs,它们在杀死病原体的同时,也可能对身体的正常细胞造成损害。例如,抗生素可能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腹泻、恶心等消化系统不适。消炎药则可能会对肾脏、肝脏等器官产生损害,长期使用还可能导致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掩盖病情
消炎药可以减轻疼痛和炎症,但并不能根治疾病。如果患者长期使用消炎药来缓解症状,可能会忽视疾病的真实进展,导致病情恶化。抗生素只能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对于病毒感染无效。如果患者滥用抗生素,不仅无法治疗病毒感染,还可能增加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的风险。
如何正确使用消炎药
正确使用消炎药,遵循医嘱和药师指导,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隐患。选择合适的消炎药应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切勿自行用药,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消炎药的正确使用方法非常重要,为确保消炎药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的發生,患者在使用消炎药时,應注意消炎药的正確使用方法,包括:
- 遵照医师处方使用:应严格遵照医师的处方用量和方法使用消炎药。
- 注意消炎药使用时间:应注意处消炎药的使用方法,有些消炎药需要餐前空腹服用,有些则需要与食物一起服用。
- 不可任意增减剂量或停药:即使症状好转,也不可提前自行停药,需经医师评估及指示才能停止使用消炎药,否则提前停药可能造成细菌感染未完全清除,易导致复发或抗药性。
- 完成整个疗程:应遵循医师指示正确服用消炎药,即使症状已经消失,仍需遵照医师指示完成整个疗程,确保感染完全清除,减少抗药性的风险。
- 用藥期間避免飲酒:患者應該在用藥期間避免飲酒,以免影響藥效。
- 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消炎药期间,除非经医师许可,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有些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 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在使用消炎药期间,应注意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头痛、皮肤过敏等。如果出现严重副作用,应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同时向医师求助。
- 应遵循医师的建议:遵循医师的建议确,保正确服用消炎药。如果出现严重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消炎药的常见成分,包括:布洛芬(Ibuprofen)、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阿斯匹靈(Aspirin)、萘普生(naproxen)、双氯芬酸(diclofenac),此外,日本止痛药产品EVE也含有ibuprofen。消炎药是抗生素吗?消炎药是抗发炎的解热镇痛剂或类固醇等药物;抗生素则是治疗细菌、病毒、寄生虫,或霉菌等外來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临床上泛指的是抗细菌的抗生素;当抗生素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后,才能让感染部位的发炎症状减轻、消除。因此,消炎药不等同于抗生素;患者在使用消炎药时,也应注意对成分的过敏反应,使用前应详细阅读说明书。消炎药常见成分,包括以下几种:
- 非类固醇抗发炎药(NSAIDs):通常用于减轻疼痛、发热和发炎反应。非类固醇抗发炎药透过抑制COX酵素达到消炎止痛的作用;此类药物对肠胃影响较大,一般建议饭后服用或改吃可选择性抑制COX-2酵素的新一代非类固醇抗发炎药,以减少肠胃副作用。
- 类固醇(cholesterol):通常用于治疗炎症和过敏反应。类固醇主要的药理作用在于抑制免疫系统的发炎反应,常用於较严重、有致命风险的疾病,如:急性气喘发作、红斑性狼疮等。由於早期过度滥用,一般人对类固醇的观感不佳,但实际上只要在医师处方下合理使用,类固醇确实可以安全协助患者控制及改善病情。正常剂量、短期使用类固醇后停药,大半不会发生副作用或轻微副作用;需长期服用类固醇的患者,应遵循医师指示渐进式停药,避免抗药性或体内类固醇分泌不足等问题。
- 抗生素(antibiotic):通常用于治疗细菌、病毒、寄生虫或霉菌等外來微生物感染,而非用于治疗发炎反应;抗生素本身没有止痛与退烧作用,抗生素不等同于消炎药。目前台湾抗生素的严重滥用情形,使得很多菌种已产生严重抗药性;因此,如经医师处方使用抗生素治疗时,务必遵循医囑将疗程药物用完,切勿自行停药,避免未来因抗药性而造成无药可医的困境。
- 抗组织胺药物:通常用于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发炎反应和不适。抗组织胺药被广泛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疾病,如:湿疹、荨麻疹、花粉热、结膜炎及蚊虫咬伤等;或治疗胃酸过多所引起的上消化道疾病、感冒、晕车、晕船和焦虑等问题。
- 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炎反应。目前中央核准COVID-19治疗用口服抗病毒药物:辉瑞(Paxlovid)、默沙东(Molnupiravir)等药物,但应经医师处方使用。
- 其他成分:一些消炎药可能成分包括:止痛药、镇痛剂、抗结核药物等,可增强治疗效果或减轻不适症状。止痛药可以分成指示药(Over-the-counter,OTC)和处方药(Prescription)两大类,指示药在一般药局可买到,处方药则是需要医师开立处方才可取得。如一般常使用的普拿疼又稱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能作用於大脑中樞的痛觉路徑和熱調節中樞,達到止痛和退燒目的,但不具消炎的效果。
消炎药的成分和用途因药物类型和品牌而有不同,使用任何药物前,請务必阅读药物標籤,遵循医师或药剂师的建议使用。
消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如遵医嘱使用、注意用药时间、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等。内容权威且详细,与选题高度相关,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消炎药虽能缓解炎症,但滥用却可能带来严重健康风险。小张因脚踝扭伤尝试使用消炎药,但在药店药师的指导下了解到,消炎药的不当使用不仅可能导致耐药性,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副作用,如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不适等。正确使用消炎药,遵循医嘱和药师指导,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隐患。你是否也有类似经历?欢迎分享你的看法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