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马拉松7年体检筛查零死亡,专家:赛前体检必要
杭州马拉松7年体检筛查零死亡,专家:赛前体检必要
在国内马拉松赛事圈,关于是否需要提交体检报告的话题一直备受关注。有些赛事强制要求,有些则取消了这一规定,还有些赛事在开赛前临时通知需要提交心电图检测报告。那么,提交体检报告到底有没有必要?本文将从专家意见、赛事规定、国际惯例等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作为上海马拉松首席医疗官,马宏贇认为,赛前体检或更确切地说赛前健康风险的筛查和评估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马拉松是一项极限运动,在开始这项运动前应该要了解自己的健康风险,排除绝对禁忌症,对自身各项健康风险进行系统评估,循序渐进的开始。此外,科学系统的赛前健康风险筛查和评估也可以大大降低赛中应急处置和救援的难度。
出现在马拉松赛道上的医师跑者/急救跑者,也会时刻关注着参赛者的身体状况。
体检报告的必要性
田协在今年的无锡路跑工作会议上公开发布了2024版《中国田协协会路跑管理文件汇编》。在其“指导类文件中”,出现关于体检要求的内容。有些人误以为以后得马拉松赛事都需要提交体检报告,其实不然。“指导意见”不是强制标准,更主要是唤醒跑者对自身健康管理的意识。
毕竟,适量运动能显著提高心肺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但高强度的运动也可能使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和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等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大幅度提升。
路跑运动项目中,尤其是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属于高强度运动,在新冠疫情恢复后,大众对运动风险存在很多不可预知性,所以为最大程度地保障参赛运动员的健康安全,确立“超前预防”思想,制定此指导意见。
不止国内,巴黎也需要体检报告
不少跑者走出国门,常去参加国外马拉松赛事,“六大满贯”跑者在国内已不属“稀有人种”,有些跑者都集齐两圈。去国外跑马拉松,不仅是圆梦,也是在借机感受国外的“月亮”到底成色几何。
不管是六大,还是比如名古屋、大阪等近邻国外赛事,“体检报告”都不是常规要求项目。不过,有一项赛另类,那就是巴黎马拉松。至今,看似崇尚自由的法国人对在自己国家举办的这项马拉松赛还要求上交“医疗证明”。
参加过今年巴黎马拉松的范先生表示,这个表单理论上不需要所谓的心电图等具体项目,“要的就是一个医生的签字或体检机构的盖章。”
巴黎马拉松体检报告模版
很多跑者痛恨“体检报告”这些所谓的繁文缛节,他们觉得,跑马拉松需要自甘风险,“自己对自己负责,对健康和生命负责。”在这些人眼里,要求提交“体检报告”是为了“减轻组委会责任,增加跑者参赛成本。”
如果每个人都能有这样“负责意识”固然好,但现实是,当下过大的基数人群,不管出于任何现状或原因,总会有人意识不到“体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无法确定自己身体是否真的有潜在的风险。
还有一个现象,那就是体检报告的造假。由于当下体检报告没有联网,所以导致有些心存侥幸的跑者总会利用技术手段对体检报告进行篡改,这更让提交体检报告在有些时候形如“鸡肋”。
杭马未出现过一例死亡事件
杭马是国内马拉松赛事要求“体检报告”最坚定的赛事,不惜背负多年以来诸多跑友的不解。但即使在马拉松参赛门槛愈发被放低的当下,这项要求仍是赛事的标配。到目前为止,作为历史最悠久的赛事之一的杭马,也没出现过一例死亡事件。
疫情过后,杭马依旧“咬定体检报告不放松”。因为在他们看来,新冠疫情虽已过去,但新冠带给大众身体的后遗症不得而知。
2024杭州钱塘女子半马,为了鼓励各位参赛选手,赛事赞助商杭州城东医院给参赛选手提供免费赛前体检。
据了解,自疫情过后,大部分选手的心肺功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从近两年以来,诸多竞技高手都经历了不止一轮的突发“发烧”,“感冒”,“各种阳”。
自2015年起,每年杭州马拉松都坚持对参赛选手要求上传体检报告并组织专家组对数万条体检报告逐一筛查。他们也知道,尽管部分跑友不理解或质疑该行为,但仍一如既往坚持此项工作。7年共筛查出高风险案例:主动脉夹层2例;肺动脉高压50余例;高风险心电图选手(长QT综合征、预激综合征、ront综合征等)上千例。
出于最大程度保障参赛选手的健康,在赛前将风险降到最低是杭马一直要求参加马拉松(全程、半程)的选手进行赛前医学筛查、心血管疾病风险筛查并对其递交的体检报告进行严格筛查的原因所在。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