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有自己官方语言,演变过程很漫长,普通话清末才出现
古人也有自己官方语言,演变过程很漫长,普通话清末才出现
你是否曾好奇,古人究竟如何交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官方语言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从秦朝的"官话"到清朝的"普通话",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语言故事。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难道古人都和我们一样说普通话吗?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普通话是到了清末的时候,才出现在中国的。那之前的几千年里,根本就没有普通话的古代人,又是怎样交流的?
古代官方语言的历史
如果说古代官方语言的标准是咋定的?这件事儿还得感谢“功盖三皇,德高五帝”的秦始皇。自从他大手一挥,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国家秦王朝,才在真正意义上有了全国都通用的官方语言。
这种语言在当时被人们叫做“官话”,按照我们现代人的说法,这不就是普及全国的普通话嘛。秦朝初定的时候,为了能够巩固统治,尽可能的消除曾经各国之间的地区差异,秦始皇下令“书同文”规定了统一的文字:小篆。
虽然统一了文字,但是对于交流使用的语言,却没有要求太苛刻。秦朝使用的官话,早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被各国采用了,这种能够帮助各国之间交流的语言被称之为“雅言”。
如果你翻开历史书,就会发现春秋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是用这种语言来教导自己的“三千弟子”的。《论语·述而第七》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秦王朝亲手被刘邦和项羽推翻,作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曾经是楚国人,他统一天下以后,把原来的楚国语言定位了官方语言。楚国原来在当时落后的南方地区,为了能和中原人沟通,所以无论是统治阶级的刘邦还是平民老百姓,大家都仍然用雅语交流。
到了唐朝的时候,因为汉唐之间还有着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成为了统治阶级。北方是鲜卑族成立的北魏统治者,自然也就说着鲜卑族人说的语言。
当时的年代,自然是没有能够保存声音的高科技。所以那时候的人究竟是怎样说话交流的,我们便无从得知了。
经济繁荣的北宋时期,文化也是得到了迅速发展。因为宋朝建都多位于河南,所以当时的官话,自然就是河南的开封话和洛阳话了。
大部分说这种官方语言的,差不多都是文人骚客。为了显示读书人的地位,当时有文化的宋人往往还会追求一种标准的语音。
所以有句话就叫做:乡音是处不同,惟京师,天朝得其正。元朝的时候,天下是蒙古族的。所以蒙古语自然就成为了宫廷和下属的各官僚机构的主要交流语言。
但是元朝统治者也非常聪明,他们在思想上还是兼收并用的,也各种文化和思想都被他们承认提倡,所以有句话就叫做“三教九流,莫不崇奉”。虽然蒙古族成为了国家的统治者,但是毕竟还是在汉人的地方,为了能够有效的进行政治控制,元朝人还是会在文化交流当中使用汉语进行交流的。
普通话的起源
蒙古族的大元王朝被朱元璋的明朝推翻后,官方的书面语言就变成了南路话。
作为明朝时期的官方语言,南路话也被称为南京方言。因为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在南京定都,也因此有了这样的口音。皇帝是安徽人,所以在这个口音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被叫做“吴语”的淮西语言。
之后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以后,使用的语言就像是带着南方口音的北方话,听上去和现在的北京话非常相似。但当时仍然会有一些地区会保留地方方言,比如吴语,湘语等等,不过千万要记住,虽然后期官话听起来像是北京话,但可并不代表着就是现代的北京话哦。
满人入关,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大清王朝。朝堂之上使用的官方语言变成了满族人使用的满语。为了能够更好的和汉族人进行交流,清朝统治者也想到了很多办法,采取了多种措施想要推动满语在汉族人当中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满族人开始和汉族人加强沟通和交流,汉语也慢慢成为了官员们和民众交流的主要语言之一。到了雍正年间的时候,地道的北京官话慢慢取代了南京官话,成为了国语的标准。
这就是普通话的前身,要说普通话这个词真正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那就是清末的时候。187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谈话当中就提到了“普通话”这一名称。
1906年的时候,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这本书中,把汉语分成了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并且表示普通话是“各省通行之话”。民国时期,五四运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国语运动”等等革新活动都为普通话推广做出了贡献。
来自北京语言的地位最终被确立下来,得到了稳固的发展。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的北京中央政府最终敲定,现代标准汉语从国语改成了普通话。也就成为了现代人口中的普通话。
作为如今使用的语言,将近几百年的时间,普通话的地位稳固发展了下来。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定要传承使用普通话呢?
普通话的重要性
使用普通话交流的意义和重要性作为汉民族共同语,中国已经传承多年才形成最终的普通话。先秦的时候被叫做“雅言”,汉朝改成为“通语”,明清时期的时候被称为“官话”。到了民国被叫做“国语”,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因为普遍通用的意思称之为“普通话”。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普通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人交流的时候使用普通话,不仅仅是一项为了提高全国人民文化水平的基本国策,还是推动整个中国社会文化进步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知道,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幅员辽阔是我们华夏人心里的骄傲。除了聚集在一起的几个位置,还有很多偏远地区生活着少数民族。56个民族自然诞生了各有差异的文化,其中自然还有不同的语言。这时候就体现出普通话的重要性了。
因为普通话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能够有效的消除各个民族的方言隔阂。更加便于人们进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随着国际间不断加强交流,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对我们国家产生了浓厚的文化兴趣。这时候普通话就成了沟通的桥梁了,可见普通话究竟有多重要!
看完整篇文章,现在大家都知道古代的人,究竟说不说普通话了吧?虽然在古代的时候,没有普通话。但是历朝历代都制定了一套官方的语言标准,这样的举措其实和普通话的宣传是如出一辙的。
虽然大家都在宣传普通话,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就要影响到地方或者民族语言的发展。任何民族的语言都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我们一定要保护好!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