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消费数据揭示地级市经济潜力
双11消费数据揭示地级市经济潜力
2024年双11期间,各地级市的消费数据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一些新兴地级市的表现尤为亮眼,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潜力。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还体现了地级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地级市数量的变动,未来的区域经济格局有望进一步优化,为全国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地级市消费增长势头强劲
根据凯度消费者指数的最新报告,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城镇快速消费品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2.5%,继续保持稳定复苏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下线城市(包括地级市和县级市)的消费增长尤为突出,超过4%,成为消费市场增长的关键驱动力。这一趋势在双11期间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地级市的消费潜力得到了充分释放。
苏州:首个万亿消费地级市的崛起
在众多地级市中,苏州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2024年1-11月,苏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188.2亿元,增长4.9%。按照这一趋势,苏州全年社消零总额有望突破万亿元,成为我国首个万亿消费地级市。
苏州消费增长的背后,是其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不断提升的消费能力。2023年,苏州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4万元,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水平,还带动了消费市场的繁荣。
在消费品类方面,汽车和家电成为苏州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24年1-11月,苏州限上企业汽车类零售额达到1088.94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更是高达466.89亿元,增速达到68.9%。家电消费同样表现亮眼,限上企业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为209.85亿元,同比增长53.5%。
直播电商等新业态也在苏州消费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1-11月,苏州市限上批零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1269.93亿元,同比增长24.6%。以追觅、科沃斯为代表的本土品牌在清洁电器领域表现突出,成为消费增长的新亮点。
新能源产业:地级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除了消费领域的亮眼表现,地级市在新能源产业方面的布局也值得关注。2023年以来,新能源产业成为城市竞逐的焦点。上海、广州、深圳纷纷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200万辆的目标,而宜宾、宁德、宜春、常州等8个城市则加入“锂电池之都”的争夺行列。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城市的经济增长,还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其快速增长不仅推动了汽车消费的增长,还带动了充电桩、汽车后市场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释放了消费潜力。
开放平台建设:地级市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在开放平台和通道建设方面,地级市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海南洋浦首次迎来南美洲际航线“新福州”轮,江西赣州开通首趟RCEP专列,这些开放通道的建设为地级市的外贸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此外,文体旅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为地级市的消费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2023年,“淄博烧烤”登上抖音同城榜热搜第一,淄博一跃成为最热门城市之一;天津“跳水大爷”火遍全网,狮子林桥成为全网皆知的“8A级网红景点”;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园当天即迎来4万多名游客,北方城市冰雪消费持续升温。
展望未来,地级市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将日益凸显。随着消费潜力的不断释放和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地级市有望成为推动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所言:“城市发达的制造业会培育有消费能力、有识别能力、有追求的消费者,反过来,高端消费也会吸引高端制造汇集,牵引城市的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