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平安守护者: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
致敬平安守护者: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
2025年1月10日,我们迎来了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这个节日不仅是对警察职业的肯定,更是增进警民关系、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契机。五年来,中国人民警察节已经成为展现警察风采、凝聚警心民心的重要平台。
五年历程:从设立到发展
2020年7月21日,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21年起每年1月10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警察节”。这一日期的选择源于1986年1月10日广州市公安局建立的我国首个110报警服务台,标志着110成为连接警民的重要纽带。
五年来,警察节的庆祝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地公安机关通过升警旗仪式、警营开放日、警民恳谈会等形式,增强社会对警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通过表彰先进典型、走访慰问等方式,激励广大公安民警忠诚履职、无私奉献。
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
在辽宁抚顺,后安派出所所长张宇航扎根基层18年,手机24小时不关机,随时准备为群众服务。他常说:“手机电量太低就会慌,怕群众找不到我。”在上海市嘉兴路派出所,社区民警陈梁顺每天处理着老百姓身边的小事情,从检查灭火器到协调停车,从帮教青少年到关心大学生,用耐心和细心守护着社区的平安。在新疆喀什边境管理支队,民警陈畅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高原上坚守17年,克服恶劣环境,守护着百余公里边境线的安全。
新时代的警务变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警务工作模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在山东临沂,反诈民警韩晓东每天要接100个核实电话,通过“警银联动”等方式,为群众避免了约300万元的损失。在烟台三山岛渔港,船管民警孙建豪练就了“见船识人、见人识船”的本领,管好了1000余艘船舶。在山东石岛港,移民管理警察李楠楠用流利的韩语服务入境旅客,打造温馨高效的通关环境。在济南,穿警服的“程序员”杨海波带领团队,运用AI和大数据让红绿灯变得“更聪明”。
警民一家亲
警察节不仅是警察的节日,更是警民互动、增进理解的平台。各地公安机关通过警营开放日等活动,邀请社会各界参观警营、体验生活,增进警民沟通。同时,通过走访慰问烈士家属、因公伤残民警等方式,传递组织的温暖。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有1.7万余名民警因公牺牲,其中3700余人被评为烈士。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警察家庭的奉献与牺牲。
结语
五年来,中国人民警察节已经成为展现警察风采、凝聚警心民心的重要平台。让我们一起向这些平安的守护者致以最高的敬意,共同营造理解、尊重、关爱人民警察的良好氛围。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