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一年级家长必知的五大知识点
幼小衔接,一年级家长必知的五大知识点
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关键时期,家长需要关注五大知识点:提高识字量、学会写字、掌握拼音、熟练口算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这些准备,可以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一年级,减轻入学压力,让孩子更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提高识字量
西南大学教授刘云艳指出,无论对大人还是孩子来说,兴趣和愉快的情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当家长在关注孩子入学准备是否充足时,也要关注自己的言语和态度,千万不要用“上了小学让老师管你”之类的话吓唬孩子。对很多孩子来说,小学陌生的环境本已让他们紧张和焦虑,恐吓无疑会增加孩子的恐惧感,使孩子抗拒上学。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入学适应,严重时还会刺激孩子的神经中枢,影响孩子的内分泌,甚至诱发夜间惊梦、发烧、胃疼等各种生理和心理疾病。因此,请家长务必多动脑筋,疏导孩子的入学紧张,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孩子入学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比如,可以对孩子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还可以给孩子聊聊您上学时的趣事和遇到的老师,带孩子到小学参观等,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了解小学。这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唤起孩子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在孩子入学后,也请家长不要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孩子的成绩和分数上,这会给孩子带紧张和压力。可以多和孩子聊聊新学校、新老师和新朋友,听听孩子在学校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表现出对孩子新环境的兴趣和赞赏,这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引导他尽快适应和喜欢新的小学生活。
具体方法上,可以通过刷中文分级读物如《迪士尼我会自己读》和《小羊上山》来提高识字量。这些读物通过有趣的故事和精美的插图,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识字量。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亲子共读的方式,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增强他们的阅读体验。
学会写字
浙江省安吉县报福幼儿园园长戴艺提到,手的精细动作能力,手与手腕、肘关节、肩关节的配合及稳定性,手眼协调能力,注意力,这些都影响着孩子写字的质量。在幼儿园,书写的准备隐含在许多游戏和生活活动中。比如:孩子常常喜欢画画,从小班的涂鸦到大班情节丰富的画面,可以看到他们笔下的线条越来越流畅,细节越来越丰富,画画的时候手指的力量、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发展。室外的建构材料大、有一点重量,孩子取放积木可以锻炼小手肌肉的力量,搭建积木的过程中手眼协调能力、手部各关节的配合和稳定性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经常得到这样的练习,以后握笔稳,写字有力,可以解决写字歪歪扭扭的问题。室内的积木小而轻巧,搭建过程中更有利于孩子注意力、手指力量、灵活性等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经常有这样的练习以后写田字格时笔画的精准定位一定没问题。
为了帮助孩子学会写字,家长可以使用《写好中国字》字帖,通过规范的书写练习,培养孩子的写字习惯。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握笔姿势,避免因错误姿势导致的写字困难。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柳倩指出,幼儿握笔姿势处于发展变化阶段,有效的外部支持有助于促进握笔姿势的发展,不可刻意纠正和盲目求成,而要遵循适时适度的原则进行培养。首先,握笔姿势在生理上受制于小肌肉和精细动作的发展,只有幼儿的生理发育成熟,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执笔方式。5岁左右是幼儿开始握笔的最佳时期。如果过早让幼儿握笔写字,其小肌肉群尚未发育完全,很容易让幼儿采用近距离握笔和不正确的手指配合方式,来确保执笔的稳定性,这种不正确的习惯一旦养成将很难纠正。简单粗暴的教训和呆板枯燥的说理,都可能导致幼儿对书写产生排斥感。其次,可以根据孩子握笔方式的年龄发展趋势,提供相应的书写工具。对小年龄儿童应提供短、粗、容易控制的工具,如蜡笔、油画棒等;逐渐地,可以提供像记号笔这类较粗的工具;随着幼儿手部肌肉的发育、对书写的兴趣和握笔姿势的发展,逐步提供铅笔等较为成熟的书写工具。第三,多种锻炼小肌肉发展的方式都可以对正确的握笔姿势产生积极影响。比如,在为幼儿提供书写材料之前及练习书写的过程中,应该提供绘画、剪纸、搭积木、折纸、串珠等各种活动的材料和使用机会,为正确握笔打好基础。
掌握拼音
拼音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家长可以通过观看“国家中小学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拼音视频课,帮助孩子系统地学习拼音知识。这些课程由专业教师录制,内容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拼音规则。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拼音卡片、拼音游戏等方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孩子巩固拼音知识。
熟练口算
口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家长可以通过每天安排固定时间进行口算练习,帮助孩子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秦金亮指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这一问题让很多家长感到头疼,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也成为家长关心的问题。首先应该明确,孩子不可能像成人一样维持注意较长时间。孩子在不同时期,其注意力一次集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盲目对孩子提出高要求,而应该根据孩子的发展特征确定孩子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那么,该如何适当地促进并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呢?以下方法可供参考:1、发现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利用儿童感兴趣的事物与要学习对象建立关联,进行合理引导;2、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让他学会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当孩子能够做得很好时,可逐步延长一次性集中注意的时间;3、不干扰孩子,当孩子正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时,家长不要出于好意打扰孩子;4、营造有利于注意力集中的环境,比如为孩子创设一个不受干扰的游戏角落或学习区,将环境收拾得有条不紊;5、给孩子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的任务,教孩子学会分配时间,学会自己掌控时间,感受到自己是时间的主人,让他知道如果集中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做好一件事情时,便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6、通过游戏化学习的方式,如使用口算卡片、玩数学游戏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口算技能。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柳倩建议,小学和幼儿园在作息时间安排方面有较大差别,作息时间调整是孩子最先应该了解和适应的。入学准备期间,幼儿园会对大班孩子的作息做一定调整,而家庭则应有相应配合。比如,为了保证孩子们在升入小学后,白天有充足的精力,能够较快适应小学学习,家长一方面应当适当地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比如晚上尽可能按时入睡,以保证幼儿的充分睡眠,做到早睡早起;另一方面,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议并制作一个作息时间表,标出平时和周末的作息,在暑假里,还可以制作暑期时间表,把时间表挂在墙上,让孩子时刻可以看到,没有特殊情况的话不要轻易打乱时间表,让孩子逐渐养成一种时间观念和按时作息的习惯。根据时间表,孩子会逐步调整其生活和生物钟。开始执行的时候,孩子可能会不习惯,家长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能操之过急,一两周后就可以见到效果。
此外,家长还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时间管理能力。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作息时间表,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学习习惯。同时,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兴趣,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通过合理安排作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活动,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
幼小衔接是一个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的过程。通过提高识字量、学会写字、掌握拼音、熟练口算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家长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和耐心的引导,为孩子打造一个顺利的过渡期,让他们在新的学习环境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