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修订:减少死记硬背,注重阅读素养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修订:减少死记硬背,注重阅读素养
2024年秋季学期,根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统编小学语文新教材将在全国范围内陆续投入使用。这一教材改革不仅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要求,也反映了我国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那么,新教材究竟“新”在哪里?它将如何影响我们的语文学习?
教材改革背景与目的
新教材的修订并非“颠覆性变革”,而是在原有版本基础上的完善和优化。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强调,这次修订是为了更好地体现2022年版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不是重编。新教材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变化:一是课文有少数增删,增强时代性;二是栏目减少,拼音识字适当降低难度。初中每个单元还增加了“阅读综合实践”。
教材内容与结构特点
新教材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方式。人文主题涵盖自然、社会、人生等多个方面,如“四季之美”“童年生活”等,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获得情感滋养。语文要素则突出语文的学习要求,明确每个单元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的具体训练重点。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为“自然之美”,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学生不仅要感受自然之美,还要学会用富有画面感的语言进行写作。这种双线组织方式不仅使语文学习更具系统性和连贯性,也为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新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是螺旋上升的知识结构。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编排。例如,在识字教学方面,低年级注重基础汉字的识写,通过象形字、会意字等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中高年级则逐渐增加识字难度,同时注重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以及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传统文化内容的增加
新教材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其渗透到教材的各个环节。例如,古诗词单元不仅增加了古诗文篇目,还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其他章节,了解古代战争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学生在分析诸葛亮借箭的情节时,通过了解历史背景,可以明白诸葛亮借箭的目的是应对曹操的进攻,而“草船借箭”的计谋正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这个计谋的精妙之处,使其了解到中国古代兵法中的战术之精妙,从而让学生体验到传统文化中历史人物的智慧和勇气。
教育理念的更新
新教材的改革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新课标提出的素质教育、语文核心素养,是着眼于立德树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因此,既要克服那种我行我素、以不变应万变的保守的做法,也要避免那种用一种教学方式(比如任务驱动、群文教学或者大情境、大单元)包揽全局、“一刀切”的奢望。
新教材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将原“课文”单元改为“阅读”单元,突出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背后是思维,阅读不只是学课文,而是通过课文去学阅读。阅读本身不是目的,通过阅读去学习,或者说通过会阅读然后会学习,这才是一条提升核心素养的路径。过去我们把学课文作为目的,而现在阅读单元则是用阅读去学习,用阅读的知识、经验、能力去学习和解决问题。
教学效果与展望
新教材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升了学习效果。温儒敏表示,我们在教材编写中也处处在考虑减负,很多一线老师直接参与其中,反复修改,(现在)死记硬背的内容减少了,习作的量也少了。
新教材的推出,标志着我国教育政策的重大转变。它不仅反映了教育公平和文化传承的需求,还预示着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批判性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随着新教材的全面使用,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综合素质的未来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