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肥胖,健康隐患不可忽视
儿童青少年肥胖,健康隐患不可忽视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日益严峻,不仅影响外貌和自信心,更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6-17岁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达19%。肥胖不仅可能导致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还容易引发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在2024年国家卫健委提出的“体重管理年”背景下,我们更应高度关注青少年肥胖问题,采取合理饮食、增加运动、心理干预和家庭支持等综合措施,共同守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儿童青少年肥胖现状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6%,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9%。这一数据较1982年7~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0.2%相比,增长了近40倍。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较高,农村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迅速。儿童青少年肥胖以原发性肥胖为主,主要与膳食营养、身体活动、遗传等因素有关,其中膳食营养是关键因素。
肥胖对儿童青少年的危害
儿童青少年肥胖不仅影响外貌,更重要的是对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与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冠心病等密切相关。同时,肥胖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痛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等代谢性疾病。此外,肥胖还可能增加患绝经后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食道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肥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综合干预措施
面对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干预措施。
家庭干预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鼓励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杂豆,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禽、蛋、瘦肉、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同时,控制高油、高盐和高糖及能量密度较高的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甜点、含糖饮料、糖果等。此外,家长还应鼓励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
学校干预
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普及营养和运动知识。合理安排体育课程,保证学生每天有足够的运动时间。同时,学校食堂应提供健康、营养均衡的餐食,避免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社会干预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营造支持性环境。例如,推广“一秤一尺一日历”(体重秤、腰围尺、体重管理日历),帮助超重肥胖学生做到“一减两增,一调两测”(减少进食量、增加身体活动、增强减肥信心,调整饮食结构、测量体重、测量腰围)。此外,还应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运动场所和设施。
政策支持与行动
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联合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活动旨在通过推广体重管理知识和技能,建立支持性环境,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改善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活动期间将推广“一秤一尺一日历”和“一减两增,一调两测”等具体措施,并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体重管理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还发布了《居民体重管理核心知识(2024年版)》及其释义。核心知识主要包括8条,强调了正确认知、终生管理、主动监测、平衡膳食、合理运动、良好睡眠、合理目标和共同行动等方面。各地要高度重视体重管理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确保“体重管理年”活动取得实效。
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行动,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助力他们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