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如何助力孩子成长?从认知到情感的全方位提升
艺术教育如何助力孩子成长?从认知到情感的全方位提升
经常有朋友问我,在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的今天,如何才能让孩子不被未来淘汰?答案并非只是通过拼命学习来获取更多知识。我认为,要提高孩子的未来综合能力,有一个方面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鼓励孩子从小接触艺术!
在STEAM教育理念中,A代表的就是ART,特指艺术。艺术所能给每个人带来的价值,不仅仅包括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也包括生命的活力和动力,甚至在精神健康和心理健康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关怀价值。
在接触艺术的过程中,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基本上就是围绕视觉艺术,比如画画、涂鸦,以及围绕表演艺术,比如乐器、舞蹈、戏剧、音乐等。如果能长期坚持艺术领域的一两个爱好,对孩子的成长都相当有帮助。
以我家两个孩子为例,他们选择了坚持多年画画和学乐器。现在哥哥已经上五年级了,虽然面临小升初的压力,但他的练琴习惯并没有停止,钢琴成了他很好的情绪疏导工具,弹一弹,心情就放松了。
弟弟则选择了钢琴和小提琴双乐器学习,虽然对他来说是个挑战,但他仍然坚持着,我明显感受到他的艺术鉴赏能力在持续进步。
其实不仅仅是钢琴和小提琴,还有很多其他美好的乐器,比如古筝、大提琴、中提琴、架子鼓、长笛、二胡、琵琶、萨克斯、手风琴、扬琴、双排键、竹笛、吉他、阮等。孩子如果能长期在音乐的世界里熏陶,对他们的成长都会大有益处。
让我分享一下多年来引导孩子学乐器的一些心得:
锻炼大脑认知能力
长期的音乐训练要求孩子去记忆复杂的旋律和节奏,这可以增强大脑的记忆能力。研究表明,长期坚持学音乐的孩子,在数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能力上也会有所帮助。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乐器的演奏为孩子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情感表达方式,帮助他们处理和表达复杂的情绪,也能更细腻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责任感和自律
学乐器需要规律的练习和持续的投入,如果能坚持下来,就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以及为了目标而坚持的责任感。提升自信和社交能力
随着孩子技能的提升,他们在音乐演奏上的能力也会更强,这些成功的经验也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舞台表演的经验也能让孩子更细心,增强协作能力。
在选择乐器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 大众乐器:培养体系成熟,资源丰富,适合希望有更多选择和机会的孩子。
- 小众乐器:能展现独特性,且往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背景,适合希望深入了解特定文化的孩子。
如何开始学乐器:
- 确定方向:考虑孩子的兴趣、协调能力以及家庭支持等因素。
- 主课学习+持续练习:选择与自己理念一致的老师,保持规律的练习。
- 多听多接触音乐素养:音乐素养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结构、历史和文化意义。
的确,现在有不少人认为孩子只要搞好学业就好,但把学业和练乐器对立起来是片面的。像篮球运动员林书豪,就是学业、钢琴和篮球都能兼顾的全能学霸。关键是要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平衡好各个方面的兴趣和发展。
最后,我想说,鼓励孩子学习乐器不是为了让他们成为郎朗那样的大师,而是为了培养他们感知幸福的能力。当孩子爱上坚持练习、不断进步的过程时,他们才能真正打开音乐的新天地,获得全方位的成长。
所以,不妨鼓励孩子尝试学习一门乐器吧!几年下来,你一定会看到无比璀璨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