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族谱里的两岸亲情:10000部共修族谱见证寻根热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21:3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族谱里的两岸亲情:10000部共修族谱见证寻根热

“这跟300年前的浪应该是同一个浪。”张钧凯,生于台湾,祖籍福建晋江。早在台大就读时,只因偶然在书店翻到一本《张士箱家族移民开发史》,年轻人便以此提交了一份课程读书报告。婚后,他更与妻子携手踏上寻根之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与祖先“相遇”。

张钧凯的故事,是近年来越来越多台湾同胞回大陆寻根问祖的一个缩影。随着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开始寻找自己的根源,而族谱,尤其是像吴氏这样的大姓族谱,成为了他们寻根的重要工具。

吴氏族谱,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它不仅记录了家族的世系传承,还蕴含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孝亲敬亲的孝道文化。对于许多台湾同胞来说,吴氏族谱是他们连接祖地、寻找归属感的重要纽带。

近年来,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选择回到大陆寻根问祖。据统计,自2007年海峡百姓论坛举办以来,已促成两岸共修族谱10000多部、对接族谱2000多部。这些数据背后,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寻根故事。

在福建泉州安溪县龙门镇桂林村,台胞林筱蓉和父亲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林筱蓉说:“从小父亲就跟我说,做人不能忘根忘本,要懂得饮水思源。有了林氏大家庭的亲友在背后支持,自己在逐梦创业、扎根大陆这条路上更加有信心。”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族谱也开始插上数字化的翅膀。在厦门,海峡两岸家风家谱研究中心推出的KFA手机族谱系统,让台胞寻根变得更加便捷。只需在微信上搜索KFA手机族谱微信公众号,进入两岸族谱数据库,提供相关祖源资料,不到一分钟,便能查看“世系血脉图”“五服九族”,进行“三代溯源”“一键寻祖”。

彭忠义就是通过这个系统找到了自己的原乡。在彭氏宗祠里,他将自己带来的族谱与当地彭氏族谱一一对照,最终确认自己是彭氏天禄公二十一世、居住同安区五显镇后肖自然村的三房彭用斌的后裔。他说:“台湾彭氏传承数十代,从未停止过修族谱,为的就是能让子孙后代找到原乡,找到回家的路。”

族谱,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记录了一个家族的繁衍历程,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孝亲敬亲的孝道文化。对于许多台湾同胞来说,吴氏族谱是他们连接祖地、寻找归属感的重要纽带。正如一位台胞所说:“寻根的过程,就是寻找自己文化认同的过程。当我们站在祖地的土地上,看着熟悉的姓氏,听着相似的乡音,那种血脉相连的感觉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通过族谱找到自己的根源,两岸同胞之间的亲情纽带也变得更加紧密。这种亲情的升温,不仅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情感联系,也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族谱,作为炎黄子孙间加强沟通、增进友谊的重要桥梁,其重要性在新时代得到了新的体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