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涪陵榨菜博览会:智能化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七届涪陵榨菜博览会:智能化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1月3日,第七届重庆·涪陵榨菜产业国际博览会在涪陵区隆重开幕。此次博览会以“涪陵榨菜 香飘世界”为主题,聚焦品牌营销推广和产业创新发展,通过“会+展+赛”的形式,集中展示了涪陵榨菜产业的最新发展成果。
全球首台智能剥筋设备发布,引领产业智能化升级
博览会上最引人注目的亮点,莫过于全球首台榨菜智能剥筋设备的发布。这台由涪陵榨菜集团耗时5年研发的智能设备,集成了智能称重、AI视觉识别以及大数据学习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榨菜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化革新。
该设备能够在3秒钟内完成一颗青菜头的剥筋工作,精度达到0.01毫米,剥筋效率是人工的三倍以上,合格率高达98%,损耗控制在15%以内。这一创新突破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有效解决了传统榨菜生产中人工成本高、机械化程度低的痛点,为榨菜产业的智能化、现代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青疙瘩”到“金疙瘩”:榨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涪陵榨菜自1898年发明以来,历经127年的发展,已成为国民餐桌上的常见佐餐开胃菜,并与德国甜酸甘蓝、欧洲酸黄瓜并称为“世界三大名腌菜”。2024年,涪陵青菜头(榨菜原料)收砍面积达73.8万亩,产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带动涪陵及周边区县60万人增收致富。
作为重庆市农村经济中产销规模最大、品牌知名度最高、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优势特色支柱产业,涪陵榨菜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努力打造世界级榨菜产业集群。目前,涪陵榨菜已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重庆宝贝”。
“菜-猪”融合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涪陵区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创新性地提出了“菜-猪”融合发展的种养循环模式。通过智能化移动式猪舍实现种养循环,形成“养猪肥地-肥地种菜-菜叶喂猪”的绿色生态循环链。
这种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青菜头种植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料问题,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青菜头栽种前,将经过生物处理后的生猪排泄物深施于土地中,以有机农家肥代替化学肥料,耕地肥力、地力得到保护和提升,种出的青菜头产量更高、品质更优。青菜头收获后,菜叶加工成生物地源性饲料喂养黑猪,可大幅降低饲料成本,也可增强生猪免疫力、提高猪肉品质。
按照规划,到2026年,涪陵区将实现70万吨青菜头尾菜的高效利用,涪陵黑猪年出栏将达到150万头,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150亿元,带动20000人就业。通过发展猪、沼、地源饲料、有机肥、青菜头循环模式,实现亩均收益14000元,为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打造“菜-猪”融合、种养循环新典范。
川渝携手共建,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涪陵榨菜产业正积极融入区域协同发展大局。2021年5月,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与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合作申报的川渝共建中国酱腌菜科技创新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获重庆市科技局、四川省科技厅联合认定,成为首批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之一。
2023年,涪陵榨菜集团等企业在第五届中国榨菜博览会暨世界榨菜产业创新大会上,共同签署“成渝双城经济圈中国酱腌菜研究ZPC计划”合作框架协议书,旨在围绕榨(泡)菜关键技术等方面开展研发,打造产业集群与出口基地。
ZPC计划即榨菜泡菜创新研究计划,从2023年至2027年,聚焦涪陵榨菜、四川泡菜,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深入研究加工关键技术、营养健康及智能制造等领域,推动产业升级。目前已形成涵盖产业规划、发展、平台建设、品牌打造与科技创新5大类共25个项目的清单,涉及经费3276万元,部分经费已落实到位。
下一步,涪陵区将积极争取市级部门支持推进ZPC计划立项实施,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以加速成果转化,并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力度,争取上级专项扶持资金,致力于将产业合作项目打造为成渝双圈建设的示范标杆,持续推动川渝榨(泡)菜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绽放光彩,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与影响力,为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展望未来:从“中国榨菜之乡”迈向“世界榨菜之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涪陵榨菜产业正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区域合作,涪陵榨菜不仅要做大做强国内市场,更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打造世界级榨菜产业集群。
未来,涪陵榨菜将以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为发展方向,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美味、便捷的食品需求。同时,涪陵榨菜还将继续深化与四川泡菜的合作,共同推动川渝酱腌菜产业集群的发展,为当地农民带来稳定的收入增长,助力乡村振兴事业。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涪陵榨菜将真正实现“香飘世界”的美好愿景,成为全球知名的食品品牌,为世界美食文化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