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茉莉花茶:非遗瑰宝香飘世界,出口量逆势上扬
福州茉莉花茶:非遗瑰宝香飘世界,出口量逆势上扬
福州茉莉花茶,源自千年前的宋代,是福州人民智慧的结晶。茉莉花茶不仅是一种解渴的饮品,更是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象征。福州茉莉花茶的成功申遗,使得这一古老农业文化遗产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福州茉莉花茶的制作技艺和文化传承,不仅体现了福州人民对本土文化的自豪与自信,也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发展贡献了宝贵的经验。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福州茉莉花茶背后的故事,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文化魅力吧!
千年传承:从汉代到现代
福州茉莉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据史料记载,茉莉花原产于印度,西汉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最早在福州落地生根。福州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茉莉花在这里生长得格外茂盛,香气浓郁。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就有“福州之方山”产茶的记载,当时闽茶已成为贡品。宋代,茉莉在福建广为种植。北宋《瓯冶遗事》中记载:“花有茉莉,天下未有。”福州最早的地方志宋代梁克家《淳熙三山志》(1182年)记载“抹丽,此花独闽中有之。”
南宋施岳《步月·茉莉》有“玩芳味、春焙旋熏,贮秾韵、水沉频爇。”南宋赵希鹄《调燮类编·茶品》记载:“木樨、茉莉、玫瑰……,皆可作茶。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之香气全者,量茶叶多少,摘花为伴。花多则太香,花少则欠香,而不尽美。三停茶叶,一停花始称。”这些记载都表明,福州茉莉花茶的制作技艺在宋代就已经相当成熟。
明清时期,福州茉莉花茶进入鼎盛时期。明代万历《福州府志》记载,福州所属各县无不产茶,其中以“方山茶”和“鼓山茶”最为著名。明朱权《茶谱》:“今人以果品为换茶,莫若梅、桂、茉莉三花最佳。可将蓓蕾数枚投于瓯内罨之。少倾,其花自开。瓯未至唇,香气盈鼻矣。”明徐勃著《茗谭》“闽人多以茉莉之属,浸水瀹茶”。 明代钱希言曾描写当时买花窨制花茶的热闹场面: “斗茶时节买花忙,只选头多与干长,花价渐增茶渐减,南风十日满帘香。”
清朝咸丰年间(1851年),慈禧太后对茉莉花有特殊的偏爱,规定旁人均不可簪茉莉花。据【清】·裕德菱《清宫禁二年记》:“其头饰上,珠宝之中,仍簪鲜花。白茉莉,其最爱者。皇后与宫眷,不得簪鲜花,但出于太后殊恩而赏之则可。余等可簪珠与玉之类。太后谓鲜花仅彼可用。”福州茉莉花茶逐渐成为贡茶。福州因此迅速成为全国茉莉花茶的窨制中心和集散地。省外名茶如安徽黄山毛峰、大方、浙江龙井、旗枪、江苏碧螺春纷纷调入福州窨制成茉莉花茶。
精湛工艺:独特的窨制技艺
福州茉莉花茶的制作工艺堪称一绝,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独特的窨制工艺,使得茶香与花香完美融合,形成了福州茉莉花茶独有的香气和口感。
福州茉莉花茶的制作工艺流程大致为:茶坯与鲜花处理→窨花拌和→静置窨花或堆窨→通花散热→收堆续窨→起花→复火干燥→烘后冷却→转窨或提花→匀堆装箱。整个过程需要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才能制作出高品质的茉莉花茶。
茶坯处理是窨制福州茉莉花茶的第一步,包括茶坯复火干燥和茶坯冷却两个阶段。复火干燥的目的是提高茶坯的吸香能力,去除陈味和杂味。茶坯复火干燥技术关键在于控制烘干机风口温度,一般高档茶100-120℃,中低档茶80-100℃,时间约10-15分钟。干燥后的茶坯含水量应降至4%-4.5%。
鲜花处理是将采摘的茉莉花进行摊放和堆积,使其自然开放并释放香气。茉莉花一般在下午采摘,傍晚开放,因此鲜花处理多在傍晚进行。鲜花处理的关键是控制温度和湿度,使茉莉花在适宜的环境中开放。
窨花拌和是将处理好的茶坯与鲜花按一定比例混合,使茶坯充分吸收茉莉花的香气。一般每100公斤茶坯配鲜花100-120公斤。拌和要均匀,使茶坯与鲜花充分接触。
静置窨花或堆窨是将拌和好的茶坯与鲜花静置一段时间,使茶坯充分吸收茉莉花的香气。这个过程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一般在28-32℃的环境中进行,时间约6-8小时。
通花散热是在窨花过程中,由于鲜花开放和茶坯吸香会产生热量,需要适时进行通花散热,防止温度过高影响品质。通花散热一般在窨花6-8小时后进行,将茶堆扒开,使热量散发。
收堆续窨是在通花散热后,将茶坯与鲜花重新堆起,继续进行窨花。这个过程可能需要重复多次,以充分吸收茉莉花的香气。
起花是在窨花结束后,将茶坯与花渣分离,去除花渣。这个过程需要及时进行,防止花渣发酵影响茶的品质。
烘焙摊凉是将起花后的茶坯进行烘焙干燥,去除多余的水分,使茶坯含水量降至5%-6%。烘焙温度一般在80-90℃,时间约10-15分钟。烘焙后的茶坯需要摊凉至室温。
转窨或提花是将烘焙摊凉后的茶坯再次进行窨花,以增强香气。这个过程可能需要重复多次,根据茶的品质和香气要求决定。
匀堆装箱是将窨制好的茉莉花茶进行匀堆,使品质均匀一致,然后进行包装。包装前需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标准。
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福州茉莉花茶不仅是饮品,更是文化的载体。2014年,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份荣誉不仅是对福州茉莉花茶的认可,更是对其文化价值的肯定。
福州茉莉花茶承载着福州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情感。在福州,茉莉花茶不仅是日常饮品,更是节日庆典、婚嫁喜庆、待客之道的必备之物。福州人常说:“好茶配好客,好客敬好茶。”一杯茉莉花茶,凝聚着福州人的热情好客和尊祖敬亲的孝道文化。
福州茉莉花茶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茉莉花茶的制作工艺体现了福州人的智慧和匠心,每一泡茶都凝聚着制茶师傅的心血和汗水。茉莉花茶的香气和口感,更是福州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现代传承:创新与保护并重
进入现代社会,福州茉莉花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福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14年,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成功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一成就不仅提升了福州茉莉花茶的国际知名度,也为福州茉莉花茶的保护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福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政策,包括立法保护茉莉花种植、提供种植补贴、建设茉莉花种植基地等。同时,还通过举办茉莉花茶文化节、打造茉莉花主题公园等方式,推广福州茉莉花茶品牌和文化。
在保护传统的同时,福州茉莉花茶也在不断创新。现代科技的应用使得茉莉花茶的生产更加标准化和智能化。一些企业还开发了茉莉花茶的衍生产品,如茉莉花精油、茉莉花化妆品等,进一步拓展了茉莉花茶的产业链。
国际影响:从福州走向世界
福州茉莉花茶不仅在中国享有盛誉,在国际市场上也备受青睐。据福州海关统计,2024年前11个月,福州关区企业出口茉莉花茶1297.3吨,同比增加8.4%,在外需走弱、订单下降的大环境下逆势上扬。
2021年起,福州海关在海关总署的指导下,与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部委专家开展深入调研,提出增列茉莉花茶税目建议。两年后,该建议获得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采纳,2023年1月1日起茉莉花茶成为全国唯一以地方性市级茶种获得单独海关税则号列的品类。
在国际市场上,福州茉莉花茶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中茶福建公司研制的“蝴蝶牌”茉莉花茶,长期位居全国出口量第一,全球销量第一。该产品覆盖了北美、欧洲、大洋洲、日本、东南亚等地的绝大部分华人超市,进入了南美秘鲁、智利等国的主流超市。
福州茉莉花茶在海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新加坡、法国等地,福州茉莉花茶主题门店相继开业,不仅销售茶叶,还推广茶文化和茶艺表演。这些门店成为当地居民和游客了解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窗口。
福州茉莉花茶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其商业价值上,更体现在其文化价值的传播上。一杯茉莉花茶,不仅传递着福州的历史味道,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在全球化的今天,福州茉莉花茶正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姿态,向世界讲述着中国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