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雄学院》下架事件:一个名字引发的争议
《我的英雄学院》下架事件:一个名字引发的争议
2023年10月,日本漫画《我的英雄学院》在中国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部曾获“下一部漫画大赏”等多个奖项、世界销量超过2100万册的热门作品,因最新一话中一个反派角色的命名问题,引发了中国观众的强烈不满和抵制。
事件经过
在《我的英雄学院》漫画第259话中,作者堀越耕平引入了一个新的反派角色——“志贺丸太”。这个角色被设定为一个热衷于人体实验的疯狂科学家。然而,正是这个看似普通的命名,成为了引发争议的导火索。
“丸太”在日语中的发音为“maruta”,这个词汇在历史上曾被日本731部队用作对实验体的蔑称。731部队是二战期间日本陆军的秘密部队,以研究化学武器和进行人体实验而臭名昭著。这一历史背景使得“丸太”这个词汇在中国观众心中具有极其敏感和负面的含义。
争议焦点
对于中国观众而言,731部队的暴行是不可触碰的历史伤痕。当“丸太”这个词汇与一个进行人体实验的角色联系在一起时,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广泛的联想和愤怒。许多读者认为,这种命名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更是对受害者的再次伤害。
双方回应
面对汹涌的舆论,作者堀越耕平和出版方集英社迅速做出了回应。在一份正式的道歉声明中,堀越耕平解释了角色命名的初衷:
“我之所以给该角色冠以‘志贺(志賀,读作SHI GA)’的姓氏,是因为在故事设定中,该角色十分崇拜曾经的‘敌联盟’首领‘ALL FOR ONE’,为了能更接近自己的偶像而取其本名‘死柄木(SHIGARAKI)’中的一部分作为自己的姓氏。而‘丸太(MARUTA)’这一名字,只是为了贴合该角色又圆又胖(丸々と太った,读作MARUMARU TO FUTOTTA)的外形而取的,这些都是偶然,绝对没有任何刻意伤害各位读者朋友的意图。”
集英社也在声明中表示,该角色的名字将在纸质单行本出版时进行变更,网络电子版也将马上做出更改。尽管如此,这些解释并未能完全平息中国观众的愤怒。
后续影响
事件发生后,《我的英雄学院》在中国市场遭遇了全面下架。在B站、腾讯等主要播放平台上,该作品的动画资源已被删除。在B站的番剧页面上,该作的评分从8分暴跌至2.1分,创下平台最低评分纪录。
这一事件不仅影响了作品本身,也波及了相关产业链。骨头社(Bones)制作的动画版本同样受到牵连,尽管制作团队在此次事件中并无直接责任。
深层思考
《我的英雄学院》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创作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历史和文化敏感问题。正如漫画大师手冢治虫所说:“不能拿战争或是灾难的牺牲者开玩笑。”这一原则不仅是对创作者的基本要求,更是对历史和人性的尊重。
对于创作者而言,这起事件是一个重要的教训。在构建角色和故事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共鸣。而对于观众而言,这起事件也引发了对文化敏感性和历史记忆的深刻反思。如何在欣赏外来文化的同时,坚守自己的历史底线,是每个文化消费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作品的传播已经超越了国界。因此,创作者在追求艺术表达的同时,也需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避免类似争议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