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接触网技术创新:智能巡检与维护的革命性突破
地铁接触网技术创新:智能巡检与维护的革命性突破
地铁接触网是地铁供电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负责为高速行驶的地铁列车提供稳定的电力。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接触网的技术创新成为提升地铁运营安全和效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一系列创新技术的应用,正在为地铁接触网的运维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智能检测:机器人的“火眼金睛”
在电气化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时代,接触网悬挂状态的安全检测工作十分重要。传统的检测方式主要依赖于4C装置(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虽然具有检测快速、范围大的特点,但识别工作时间较长,检测精度及检测隐形缺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不能对接触线线索状态及磨损度进行检测。
针对这些痛点,四川锐恩智铁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了“接触网缺陷智能避障巡视机器人”。这个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的高速铁路、普速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线上自动行走并避开障碍物,可自动检测接触网节点异常情况。通过深度学习和AI算法,机器人可以实现对接触网悬挂缺陷的智能检测分析,并将巡检数据远程传输至地面终端。
“我们的机器人采用低速拍摄的方式,拍摄线夹节点覆盖率可以达到99%以上,不仅可以识别难以覆盖的隐形缺陷,并且能够实时识别接触线线索状态及磨损值,巡检数据还可以远程传输至地面终端,实现实时分析。”该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朱国奇介绍道。
维护革新:从人工到智能
接触网的维护工作是确保地铁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维护方式往往耗时且效率低下,而技术创新正在改变这一现状。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了一项名为“一种刚性接触网悬挂的垫片检调一体装置”的专利。该装置主要针对地铁线路中接触网悬挂的垫片进行检修和调节,通过支座、可调式夹紧定位机构和卡位件等核心组件,简化了传统操作流程,提高了检修效率。据业内专家分析,使用该装置后,检修时间将减少至少30%。
在北京地铁6号线,一项自主研发的“刚性接触网异常磨损检测与自动处理装置”已经投入试运行。该装置可以沿接触网汇流排移动,对接触网磨损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并进行自动打磨处理。装置采用铝合金材质,体积小巧,通过激光三角测量原理实现高精度检测,并通过智能算法实现精准打磨。与传统人工打磨相比,新设备不仅提高了检测精度和打磨效果,还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
智能化管理:提升安全与效率
技术创新不仅体现在硬件设备上,智能化管理系统也在接触网运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JOYO-H2接触网可视化接地操作管理系统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系统包括后台管理系统和各种接触网智能开关设备,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市域轨道交通、电气化铁路等各种轨道交通线路的接触网自动停送电以及接地操作管理。系统通过一二次融合智能开关设备和自动停电接地操作、远程可视化监管、接触网在线验电、程序化控制、全过程安全管控、作业流程闭环管理等先进技术,解决轨道交通接触网设备智能化不足、倒闸操作效率低、安全保障不足等问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接触网倒闸作业效率,延长接触网有效检修作业时间。
随着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优化维护流程,提升运营效率,将成为业内各方共同努力的方向。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接触网运维的效率和安全性,也为地铁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