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手机号暗藏风险,这些步骤一个都不能少!
注销手机号暗藏风险,这些步骤一个都不能少!
近日,安徽铜陵警方发布的一则警示视频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提到,注销手机号可能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甚至可能导致财产损失。这一话题迅速登上热搜,引发了公众对手机号注销安全问题的热议。
风险案例:注销手机号可能带来财产损失
2016年,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因手机号注销引发的纠纷。原告阿飞(化名)用新办手机号登录支付宝账号,并往该账号转账一万元。然而,由于无法验证支付密码,致使他不能使用账户内款项。无奈之下,阿飞报警并求助支付宝公司,竟发现该账户是前机主阿华的。联系不到前机主,也无法与支付宝公司达成划扣协议,焦急万分的阿飞以“支付宝公司的支付功能有缺陷导致其转账错误,且事发后支付宝公司拒绝将涉案钱财予以划拨均侵犯了其对涉案款项的所有权”为由,一纸诉状将支付宝公司告上了法庭。法院认为,阿飞的转账错误,是由于自身操作未尽谨慎注意义务所致。阿飞关于支付宝公司的系统存在缺陷的主张证据不足。法院最终对阿飞的诉求不予支持。
另一起案例发生在河南省洛阳市。被害人殷某的女儿曾使用过一手机号码,并用该手机号注册了某订餐平台账号,该账号绑定了殷某的银行卡,后殷某女儿将该手机号销号,销号后没有将银行卡解绑。2016年8月10日,被告人刘某申请办理了该手机号。后刘某在发现该手机号注册有该订餐平台账号,已绑定了银行卡,且只需输入手机验证码即可支付的情况下,多次秘密使用该平台账户消费,致使殷某银行卡中累计损失人民币4700余元。
“二次放号”政策:90天冷冻期后的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电信服务规范》规定:用户在欠费30日内未交费的,电信服务商可暂停相关服务,即“停机”;在停机后60日内仍未交费的,可终止服务,即号码注销;号码注销后至重新启用(二次放号)的时间至少为90日,称为“冻结时限”,时限过后号码即可再次放出。
安全防范指南:如何安全注销手机号
解绑重要平台:在注销手机号前,务必解绑所有重要平台,包括微信、支付宝、淘宝等常用应用。以微信为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解绑:打开微信应用,点击右下角的“我”选项,进入个人中心页面;在个人中心页面中,下滑找到并点击“设置”选项;进入设置页面后,选择“账号与安全”选项;在“账号与安全”页面中,找到并点击“手机号”选项;进入手机号页面后,下滑至底部,点击“更换手机号”选项;输入您想要解绑的手机号码(实际上,这是输入新手机号码以替换旧号码的步骤,但完成此操作后,旧号码即被解绑)。按照提示接收并填写验证码,继续点击“下一步”,完成解绑操作。
使用“一证通查”服务:工信部推出的“一证通查”服务可以帮助用户查询名下绑定的互联网账号数量。用户可通过工信部政务微信号“工信微报”和“工信部反诈专班”等微信公众号,以及支付宝“一证通查”小程序等方式进行查询,之后逐一解绑。
其他注意事项:
- 备份通讯录并通知亲朋好友你的新手机号码,以免他们误将重要信息发送到旧号码。
- 及时注销旧手机号,可以通过线上或电话方式注销,也可以携带身份证件、手机卡前往当地营业厅办理注销业务。
- 解绑各类账号,包括微信、淘宝、支付宝等常用平台,以及超市、日化店等积分卡会员信息。对于银行卡绑定的手机号,需要通过网银盾客户解绑或到线下网点进行解绑。
- 销毁旧SIM卡,剪碎或销毁旧卡,防止诈骗找上门。
专家建议:提高警惕,谨慎使用手机验证
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金融机构、头部网络平台,在涉及资金功能等方面都设置了多重保障。想要进行大笔资金交易,除了第一道手机认证外,还会需要密码、指纹、个人信息、人脸识别等多重认证。
但普通人在生活中用手机验证时应多留个心眼,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手机认证和一键登录等授权行为;尽可能少在互联网平台上存储个人隐私信息;注销手机号时,尽早把银行、互联网支付工具关联手机号码修改为新的自己正在使用的号码;不在多个平台上使用同一个密码,可设计分级密码,如餐饮类用密码A,办事类用密码B。
总的来说,注销手机号并非小事,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做好充分准备。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信息保护习惯,才能真正守护好自己的隐私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