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青光眼周:揭秘青光眼成因与防治新进展
世界青光眼周:揭秘青光眼成因与防治新进展
每年3月的第二周是“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主题是“共管慢病青光眼,留得光明恒久远”。这一主题深刻揭示了青光眼作为慢性病的特点,强调了长期管理和预防的重要性。青光眼是全球第一大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影响全球7000多万人,预计到204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12亿,其中约10%的人至少一只眼睛失明。
青光眼的主要成因
青光眼的主要特征是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通常与眼内压升高有关。眼内压升高是青光眼最常见的直接病因。房水排出受阻导致眼内压力增高,压迫视神经并造成损害。此外,青光眼还与遗传、年龄增长、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密切相关。部分患者因眼部结构异常(如窄角、房角发育不良)阻碍房水流通,引发眼压升高。青光眼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特定基因变异可能增加患病风险。随着年龄增大,房水排泄功能下降,青光眼发病率上升。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可能影响眼内血液循环,诱发青光眼。眼部损伤或手术可能导致房水引流不畅,从而引发青光眼。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也可能增加患青光眼的风险。
最新研究进展
近年来,青光眼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发现,青光眼的核心病理机制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退行性变。虽然高眼压是主要风险因素,但其他因素如血流不足和代谢失调同样重要。神经保护治疗显示出通过代谢调控、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延缓病情进展的潜力。传统治疗主要通过降低眼压来延缓病情,但无法逆转视神经的损伤。现有的药物治疗大多集中在眼压的控制上,但对神经保护的效果有限。研究发现,神经血管单元的改变、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神经炎症在青光眼的病理进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调控这些因素的药物显示出新的治疗潜力。
预防和治疗
青光眼的预防较治疗更为重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是预防青光眼、保护视力的关键。做到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降低患青光眼的风险:
- 保持健康的用眼习惯:避免眼部过度劳累,避免在昏暗的光线下长时间用眼。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情绪稳定,保持良好睡眠。
- 管理好全身性疾病: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可以减少这些疾病对眼部健康的负面影响。
- 避免眼部受伤:在参与可能导致眼部受伤的剧烈活动时,应佩戴防护眼镜。
中医认为青光眼属“五风内障”范畴,与肝密切相关,调畅肝气是其治疗本病的重要环节。针刺治疗通过针刺眼部周围的穴位,能够营养神经,缓解神经萎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穴位按摩可以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疏通眼周经络。中药治疗依据患者症状体征,选择不同的方剂。耳穴压丸治疗利用耳豆对耳部特定穴位的刺激来调整气血、疏通经络。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可以改善眼部血液微循环,促进视觉细胞增长。刮痧治疗可以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疏通眼周经络,清肝泻热、调畅气机的作用。
饮食和生活调养
- 规律饮食:不暴饮暴食,尤其一次性饮水不易超过300 mL,以免眼压升高。
- 健康饮食:增加富含粗纤维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A、B、C、E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适量猪肝、鱼、肉等。
- 清淡饮食:饮食宜清淡些为佳、要避免高脂、高糖等食物,少食油炸食物。
- 生活调养: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用眼,少用电子产品,尤其夜间暗光线下;戒烟限酒;慎戴墨镜,易诱发闭角型青光眼发作。
青光眼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和预防。了解青光眼的成因和最新研究进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视力的小偷”。通过定期检查、健康生活和及时就医,我们可以共同守护光明,远离青光眼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