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举办首届珍稀植物展,百种“国保”植物亮相
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举办首届珍稀植物展,百种“国保”植物亮相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近期推出“第一届热带珍稀濒危植物展”,以“守护‘国保’——中国热带珍稀濒危植物”为主题,向公众展示上百种珍稀濒危植物。此次展览不仅让人们了解这些珍贵植物背后的故事,也提高了公众对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认识。
珍稀植物的现状与保护
珍稀濒危植物,是珍贵、稀有或濒危的野生植物的简称,通常生活在自然界特定区域或环境中、具有较高社会价值,但数量又极为稀少的植物,往往面临着灭绝的风险。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主要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估的受威胁植物种类、国家及地方政府规划中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珍稀濒危植物承载着重要的遗传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科研以及经济价值,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野生植物中最脆弱的群体。由于人类活动干扰,如过度采伐、环境污染等,有些物种在还未来得及发现就已经消失了。抢救和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刻不容缓。
版纳植物园的保护成果
版纳植物园一直以来致力于热带珍稀濒危植物的引种收集和保护工作。目前,收集受威胁植物1792种,包括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97种(Ι级64种,Ⅱ级333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植物849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植物802种(附录Ι53种,附录Ⅱ740种,附录Ⅲ9种),极小种群植物49种。另外,收集中国特有植物1535种、云南特有植物404种、西双版纳地区特有植物30种。建有中国热带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区,成为中国热带珍稀濒危植物的“诺亚方舟”。漫步版纳植物园,随处可见高大挺拔的保护植物,以及兰花、蕨类等各类娇小珍奇植物,那是一代又一代植物园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展览亮点
本次展览共展出热带珍稀濒危植物112种,隶属于36科,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物种82种(国家Ι级18种,国家Ⅱ级64种),极小种群植物43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记载的受威胁植物34种,IUCN红色名录评估的受威胁植物55种。展出的植物包括蕨类、裸子、被子植物,它们来自不同的地域和生境,代表了植物不同的生存之道。
特色植物介绍
望天树
望天树是国家Ι级保护植物,高达80多米,是热带雨林的标志性树种。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还是研究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
铁力木
铁力木是国家Ι级保护植物,被誉为“世界上最重的木材”,每立方米重量达1.12吨,密度和硬度仅次于蛇纹木。其木材含油量高,可达70%,可直接点燃并持续燃烧四分钟。铁力木主要分布在云南和两广地区,具有重要的工业和药用价值。其叶子形状独特,新叶呈红色,逐渐变为黄色和深绿色。铁力木在明清时期用于建筑和造船,如广西真武阁和郑和宝船。
展览形式与科普活动
展览分为认识篇、珍宝篇和成果篇,通过活植物、小品与科普相结合的形式,向公众展示珍稀濒危植物的科学知识和保护现状。展览精心设计了展出方式,按照不同的习性将不同的珍稀濒危植物组合布置展出,并将园林小品和系列科普融入展区,让参观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保护现状以及保护措施。
植物园特色与游玩建议
版纳植物园占地11.25平方公里,相当于16个故宫的大小,是亚洲最大的热带植物园。园区分为东、西两个游览区,西区以观赏性植物为主,适合拍照打卡,东区则是原始热带雨林区,适合乘车游览。植物园内设有观光车服务,50元/人,全园通票100元/人。
呼吁保护
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及公众的共同努力。版纳植物园通过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其在热带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方面的成果,也呼吁更多人关注并参与植物保护事业,共同守护好每一种“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