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工作制违法且危害健康,多家企业取消彰显新风
996工作制违法且危害健康,多家企业取消彰显新风
近日,一款名为“996奋斗无忧险”的保险产品引发热议。该产品每月仅需18元,承诺在投保人65岁前因加班熬夜猝死,可获赔60万元。这一看似贴心的保险产品,实则折射出996工作制这一长期困扰职场人的顽疾。
996工作制:违法的“潜规则”
996工作制,即每天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总计每周工作72小时。这种工作模式在互联网和科技行业尤为普遍,但其合法性一直备受质疑。
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企业应当严格执行每日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4小时的工作时间制度。显然,996工作制严重违反了这一规定。尽管如此,不少企业仍将其作为默认的工作模式,这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也对企业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健康隐患:996的“隐形杀手”
长期的超时工作对员工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研究显示,996工作制会导致身体疲劳、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等问题,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肥胖、抑郁等疾病的风险。此外,长时间处于高压力状态会影响免疫系统,增加患病的可能性。
除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样不容忽视。长期的工作压力会导致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甚至引发工作倦怠和职业倦怠。工作与生活的失衡还会影响家庭关系,加重家庭矛盾,对子女教育产生不利影响。
企业觉醒:从vivo取消大小周说起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996工作制的不可持续性。以vivo为例,该公司宣布从9月13日起取消大小周工作制,改为每周5天工作制。员工可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周六、周日加班,加班可调休且调休可跨年累计。
这一改革举措不仅体现了企业对员工权益的尊重,也为行业树立了良好榜样。事实上,早在vivo之前,字节跳动、快手等互联网大厂就已相继取消996、大小周制度,释放员工活力,提升工作生活质量。
破解之道:构建健康工作环境
面对996工作制带来的种种问题,企业和政府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工作环境。
企业层面,应建立完善的员工健康保障政策。这包括定期健康体检、合理的工间休息制度、提供健身房或运动设施、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等。通过多元化健康管理手段,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保持企业竞争力。
政府层面,则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查处力度,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同时,应鼓励企业探索更加灵活、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如弹性工作制和远程办公等,以适应新时代的工作需求。
据统计,每名员工因病缺勤一天,企业将承担数百至上千元的间接经济损失。我国每年约有六成职场人士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15%患有职业病。如果每位员工每年减少一天病假,对于千人规模的企业来说,一年可节省上百万成本。
996工作制的存废,关乎劳动者的福祉,也关乎企业的长远发展。我们期待更多企业加入到改革行列中来,共同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工作环境。这不仅是对员工负责,更是对企业自身和社会发展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