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博士培养,创新能力是王道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14:0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博士培养,创新能力是王道

近年来,我国博士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3年,在校博士生已达61.25万人。然而,与之相伴的是博士生延期毕业率居高不下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也对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了挑战。面对这一现状,优化博士生培养模式、构建合理的考评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01

博士教育改革的国际视野

放眼全球,世界一流大学的博士教育改革正呈现出一些显著趋势。在培养目标上,传统学术导向正逐渐让位于应用导向。以美国为例,2016至2017年度,专业博士学位的授予人数已达学术博士学位的1.49倍。在专业设置上,各大学纷纷瞄准社会需求,开设新专业。例如,剑桥大学针对新冠疫情设立免疫学与传染病研究所,哈佛大学新增多个医疗卫生相关专业。在课程教学层面,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在培养过程方面,博士教育正从封闭系统转向开放系统。导师制度从单一导师转向导师组指导制,培养方式从基于学科转向跨学科交叉培养,产学关系从失联转向深度融合,培养视野从本土化转向国际化。这些变革反映了博士教育对社会需求的积极回应,以及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高度重视。

02

优化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路径

坚持创新发展的培养理念

创新是博士生培养的核心。首先,应尊重博士生人才培养规律,加强人文关怀,营造充满活力的科研环境。其次,要突出博士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参与课程设置、学科建设等的积极性。再次,注重培养博士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多样化途径塑造其创新能力,促进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完善高质量博士生选拔机制

招生选拔是博士生教育的“入口端”,对培养质量至关重要。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候选人攻读博士学位能力的多维度考查,积极推进“贯通式培养”,提高贯通培养项目招生比例。另一方面,招生选拔应更加关注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创新潜力与科研兴趣,实行“申请-考核”制,赋予导师组与学院更多自主权。

优化创新型博士生培养模式

博士生的科研能力是顺利完成学业的关键。在课程体系优化方面,既要尊重基础学科发展规律,又要注重学科交叉融合,为跨学科博士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在师资队伍方面,优化师资结构,增强教师对博士生培养的投入程度。在经费资助方面,健全资助体系,加大资助力度。在促进交流合作方面,鼓励博士生融入国际合作网络,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

构建合理的博士生考评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多数高校对博士生实行量化的科研成果考核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科学研究的功利化倾向。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对博士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可尝试逐步淡化单一学术成果的评价标准,坚持创新价值与知识贡献的基本原则,强调质量评价、过程评价与分类评价的有机结合。

03

结语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提升博士生创新能力对于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培养模式、构建合理的考评机制,我国博士教育必将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