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糖异常莫轻视:5大表现+4项应对,远离糖尿病
尿糖异常莫轻视:5大表现+4项应对,远离糖尿病
尿糖异常增高,尤其是尿糖3+,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预警信号。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高血糖。高血糖的发生与人们日常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如果血糖升高,会给身体带来多种异常表现,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了解尿糖异常增高的表现和预防方法非常重要。
尿糖异常增高的表现
高血糖的外在表现主要包括以下五种:
口渴:许多人经常出现口干、口渴的症状,刚喝完水不久,又会觉得口渴难耐,这主要是由于血糖升高而造成的。当糖分超标时,这些糖会变身为小海绵,将体内的水分吸干,血糖越高,这一过程就越快,缺水也就更严重。甚至有一些患者可因过度缺水而造成昏迷,其严重程度可想而知。
尿多:血糖高的人由于不断喝水,再加上排入尿中的糖增多,会造成多尿的症状,不仅排尿次数多,尿量也有所增加。一些人一天内排尿次数可高达20多次,尿量可达3~10升。这类人的尿液有可能出现泡沫,发粘发白。
身体乏力:如果体内的血糖过高,平时还容易出现疲劳、乏力的症状,即使没有做重体力活动,也没有进行剧烈的运动,夜间睡眠时间充足,症状仍然会发生,并且经过充分的休息也不会获得改善。
容易饥饿:血糖高的人经常会有饥饿的感觉,这主要是由于体内的糖分随着尿液被排出,使细胞能量不足,由于细胞缺糖,大脑会接收到饥饿的信号。
身体消瘦:血糖高的人即使饮食正常,甚至因饥饿感而食量上升,但体重却会不知不觉的下降,最终导致越来越消瘦。这主要是因为胰岛素缺乏,导致机体不能很好地利用葡萄糖,只能消耗身体内的脂肪、蛋白质而造成的。
尿糖异常增高的原因
糖尿病(DM)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
- 遗传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
- 年龄:40岁以上
- 肥胖或超重
- 不良生活方式:缺乏运动、高糖高脂饮食
- 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
- 妊娠期糖尿病史
发现尿糖异常增高的应对措施
如果发现尿糖异常增高,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应的治疗和管理。以下是一些基本的应对措施:
控制饮食:血糖高的人要尽量避免吃高糖的食物,各种加糖的饮料、果汁、糖果等都要杜绝,日常的饮食以低糖食物为主,可以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比如茄子、白菜、菠菜等,主食可以更换为玉米、燕麦等粗粮。
积极运动:生活中通过运动而使血糖降低的人并不在少数,可见,运动是有效的降血糖方式。可以选择跑步、快走等有氧运动,但需要长期坚持,每周最少坚持5天,每次运动时间不低于1小时。
充足睡眠:人在平时清醒时,身体中的交感神经会指挥肝脏把肝糖原转为血糖,以维持日间的血糖水平。在我们进入梦乡时,身体中的副交感神经就会接过指挥权,把多余的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因此,一段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对血糖控制尤为重要。
综合管理: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糖友们还需要对血脂、血压、尿酸、体重等进行综合管理,才能达到既控糖,又护心的关键目标。
预防和控制方法
预防和控制尿糖异常增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健康饮食:维持合理的体重(18-24kg/m2),选择低升糖指数的主食(如全谷物,杂豆类),每日蔬菜摄入量500g,绿色叶菜不低于70%,烹调油25-30g,控制进餐速度15-30分钟,进餐顺序:先吃蔬菜/在吃肉/最后吃主食。
适量运动:每周150分钟,餐后1-3小时开始运动,中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车等,配合抗阻训练。
定期检查: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以及必要时服用降糖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药物治疗:如果改变生活方式没有让你达到目标的血糖水平,你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治疗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药物包括双胍类、磺脲类和噻唑烷二酮类等。
总之,尿糖异常增高是糖尿病的重要预警信号,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了解其表现和原因,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大家平时要注意身体状况,发现尿糖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