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宣布黄岩岛领海基线,重申南海主权
中国宣布黄岩岛领海基线,重申南海主权
黄岩岛,这颗镶嵌在南中国海中心的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作为中国中沙群岛中唯一露出水面的环礁,黄岩岛不仅是中国固有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关键节点。
独特的自然景观与生态价值
黄岩岛位于北纬15°07′、东经117°51′,距离广州约500海里,距菲律宾苏比克港约100海里。整个岛屿呈等腰直角三角形,周长55公里,由众多大小不一的礁石组成。涨潮时,部分礁石露出水面,形成独特的土黄色景观。其中,南岩最高,海拔约1.8米。
黄岩岛内部泻湖面积达130平方公里,水深在10至20米之间,东南端有一条400米宽的通道与外海相连,适合小型船只进出。泻湖内风浪较小,是天然的避风良港,为渔业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2024年5月至6月,我国科研工作者对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调查结果显示,黄岩岛海域环境质量状况为优,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黄岩岛海域的海水水质为一类,符合我国南海珊瑚生长的水质要求,全部点位皆未检出氰化物。与2015年5月同期的调查结果相比,海水中无机氮浓度进一步降低,活性磷酸盐浓度基本持平,均远低于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限值。海洋沉积物质量等级为一类,所有点位沉积物中均未检出氰化物等有毒物质。
活造礁石珊瑚平均覆盖度为28.6%,较2015年明显升高。此次基于带状断面录像法调查共记录到礁栖鱼类23科125种,还发现了较多个体的砗磲分布。黄岩岛活珊瑚平均覆盖度最高的东北部区域,可以与世界上著名的大堡礁活珊瑚平均覆盖度最高的北部相媲美。
历史文化渊源
历史上,中国人最早发现并命名黄岩岛。自古以来,黄岩岛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记载,早在唐代,中国渔民就已涉足黄岩岛及其附近海域。宋代,黄岩岛被纳入中国版图,成为南海九乳螺洲的一部分。明清时期,黄岩岛在多份官方地图和文献中被明确标绘和命名。
1935年,中国政府组织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正式命名南海诸岛,划定中国拥有主权的南海诸岛范围,宣示包括黄岩岛在内的南海诸岛的主权。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受权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再次命名南海诸岛,正式将黄岩岛命名为今名,以“民主礁”为副名。
战略地位与开发潜力
黄岩岛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它位于南海主航道的东侧,是连接南海东西两部分的关键节点,东北距离台湾海峡大约900公里,距离巴士海峡更是不到700公里。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是南海通往东海和菲律宾海的最便捷通道,黄岩岛无疑是南海多条航线上的一个关键支点,对南海航运和贸易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黄岩岛还蕴藏着丰富的渔业和矿产资源,这里自古便是我国沿海渔民的天然渔场,同时海区内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包括锰、铜、钴、镍等金属含量丰富的锰结核和金属软泥,另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尤其是如今随着海洋资源勘探和开发领域的不断发展,黄岩岛的经济价值也正在迅速上升。
当前形势与展望
近年来,黄岩岛的主权争议再次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2024年7月,菲律宾与中国在具争议性浅滩达成“临时安排”协议后,菲律宾完成首次补给任务。此外,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与王毅在老挝举行会谈,以及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禁止中国在线赌博运营商等事件。这些信息对于了解黄岩岛的主权争议和最新进展非常有参考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2024年11月10日宣布了黄岩岛领海基线,并明确表示该岛为中国固有领土,任何企图侵犯其主权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反对。这一声明再次彰显了中国维护南海主权的决心和立场。
黄岩岛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宝库,更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主权归属清晰且不容置疑。随着中国对南海权益的坚定维护和合理开发,黄岩岛必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地区和平稳定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