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首部心血管运动指南,科学指导心脏病患者运动康复
中国发布首部心血管运动指南,科学指导心脏病患者运动康复
近日,中国首部《心血管运动医学指南》在厦门发布,该指南由30余位心血管病学与运动医学专家共同编写,针对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的人群提供运动建议。心脏病患者可以通过科学的运动疗法减轻腿部疼痛,改善心脏功能。
运动疗法的科学依据
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锻炼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心脏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使心肌更好地泵血到各个部位,增加供应心脏的血液循环,同时还能刺激血管内壁细胞的活动,减少血管中的斑块积累,帮助减轻冠状动脉疾病的症状,使日常生活活动更加顺利,还能增强心理健康。
但是,心脏病患者在锻炼时应在医生的监护下进行:
- 患者应接受心脏病专家对身体状况的评估
- 心脏病专科医生将检查患者在锻炼时的心跳,同时患者将学习疾病的症状和并发症的信号
- 康复医学专家将确定锻炼的强度,通过锻炼前后的测试来找到每个病人的合适程度
- 锻炼时间应该每天约30分钟,每周5天,每天同一时间进行,开始锻炼前应热身(Warm – Up)并在结束锻炼时进行放松(Cool – Down),此外,锻炼时应有伴侣并每次都携带通讯工具
- 避免在刚吃饱饭后立即锻炼,应等待至少1 ½ 小时
- 如果有发烧、腹泻、呕吐或身体虚弱,应避免锻炼
- 锻炼期间和锻炼后应喝足够的水以补充锻炼时失去的水分和电解质
- 锻炼的地点应通风良好,不拥挤,温度不宜太热或太冷,穿着透气性好的衣物,穿着舒适的鞋子
- 应随身携带舌下扩张心脏血管的药物,如果在锻炼过程中出现胸痛,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
适合心脏病患者的运动类型
适合心脏病患者的锻炼包括:
- 快走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心脏病患者,不会使患者过度疲劳,应以中等强度快走,使心跳率达到最大心跳率的60 – 70%(公式为220 – 年龄),每天至少30分钟,每周5天
- 跑步耗时不到快走的一半,对心脏有同样好的效果,同时可以增强心肌的泵血能力,增强腿部肌肉,提高身体活动能力,还能减少压力并改善睡眠质量
- 游泳对心脏健康有益,因为它能增强心肌,提高身体肌肉的柔韧性,水的浮力可减轻疲劳,并有助于减少伤害和关节疼痛
- 太极剑适合老年心脏病患者,这是一种全身性的锻炼,锻炼脊柱和全身肌肉,结合了多种锻炼形式的原理,不仅可以增强肌肉并平衡身体,还能防止跌倒,同时促进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血液流通
运动强度和频率的科学指导
制订心脏运动康复处方要结合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并发症多、病情复杂的 特点,适合老年患者的运动方式主要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运动、拉伸训练、平衡及协调性运动,具体的方式、方法如下。
有氧运动
包括行走、慢跑、游泳、健身操等,运动时间20~40分钟/次,运动频率3~5次/周。力量运动
如举哑铃等,建议运动频率为2~3次/周,1~3组/次,每组10~15个动作,每次训练达中等疲劳。拉伸训练
以缓慢可控的方式逐渐加大活动范围,强度以有牵拉感而不会感觉疼痛为宜。正常呼吸下,每个部位的拉伸时间逐步增加到30秒。如果可以耐受,增加到90秒,运动频率2~3次/周。平衡和协调性运动训练
动作由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全身。
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运动最重要的是参与并坚持。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运动方式,可酌情降低运动强度,增加运动频率;减少力量运动时间,增加拉伸训练;建议结伴进行,有利于运动的坚持。需要特别注意是,运动中正确的呼吸方法: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避免憋气,避免鼓肚子等动作。无论采用哪一种运动方式,都须包括3部分:热身期、运动期、放松期,放松期应适当延长。建议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降低运动风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重要的是,心脏病患者在进行锻炼时,应该知道如何评估自己的症状,包括测量脉搏、血压、身体氧水平(如果有的话)、身体疲劳程度,并注意心脏异常的信号,例如胸痛、头晕、眩晕、眼前发黑,因为这可能是身体过度锻炼的警示信号,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
最重要的是,心脏病患者在锻炼时不应独自进行,因为容易发生晕倒,应有亲人陪伴,并准备通讯设备,以便在心脏突发异常时求医问药。
科学运动是心脏病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遵循专业指导和个体化运动处方,患者可以安全有效地进行运动,减轻腿部疼痛,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在实施运动计划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确保运动方案的安全性和适宜性。